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我国自主研发海底电磁技术实现海洋油气勘探首次应用
2025年07月29日 09:40:36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615

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可控源海底电磁探测装备技术在南海荔湾、流花、陵水等深水区域成功完成产业化示范应用。
2025年7月25日,我国海洋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可控源海底电磁探测装备技术(简称海底电磁探测技术),在南海荔湾、流花、陵水等深水区域成功完成产业化示范应用。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为深水复杂油气藏的精准勘探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深水油气勘探长期面临高成本、高风险的挑战,传统地震勘探技术虽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层结构数据,但对油气饱和度的识别能力有限,存在多解性强的问题。而海底电磁探测技术通过测量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变化,可精准识别高饱和度油气藏,与地震勘探形成互补,大幅提升油气预测的可靠性。
本次示范应用实现了三项关键突破:探测收发距从常规的8-10公里大幅提升至15公里,探测深度突破3000米,可覆盖更广的深水油气藏范围。1500米深水崎岖海底稳定作业:采用实时动态精准定位技术,确保激发源在复杂海底地形30-40米范围内稳定拖曳,克服了深水复杂地形限制。复杂洋流环境下高精度投放接收站:平均投放误差控制在水深的5%以内,刷新行业标准,保障了数据采集的精准性。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得益于我国科研团队15年的持续攻关。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回国组建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联合多学科力量,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逐步构建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此次示范航次由“东方红3”科考船执行,历时23天,完成测线86公里,布放回收海底电磁采集站80台次,并实现1500A电流输出,验证了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海底电磁探测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也为天然气水合物、海底淡水勘查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未来,该技术有望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进一步优化勘探效率,为我国海洋能源开发提供更强支撑。
这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领域不再依赖进口装备,真正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海底电磁探测技术将成为深水油气勘探的“国之重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国自主研发海底电磁技术实现海洋油气勘探首次应用 深水油气探测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2008年,新一代的《中国区域地质志》撰写工作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7月28日,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经过多年的努...2025-07-29 16:09:38
-
日前,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2025-07-29 14:05:52
-
《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发布
《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是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07-29 14:00:10 -
税收政策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十四五“期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3.3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24年达3.32万亿元,享受企...2025-07-29 13:32:06 -
日前,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加快...2025-07-29 11:48:19
-
目前,全国已有超三十所高校,获得各省份教育厅公示拟新增推免资格。2025-07-29 10:48:1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