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瓶装纯净水替代饮用自来水在市场内销 售。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反对使用一次 性塑料瓶,事实上因为这些塑料瓶最后可能会完好无损的进入环境(其需 要很多年的时间来降解),或者是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和颗粒后,作为次生微 塑料进入环境。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几个品牌的瓶装饮用水中检测 到微塑料颗粒。1 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仍有待确定,但是在食品和饮料 中,可能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微塑料的存在是人们的关注重点。 分析瓶装水可确定微塑料的存在、特性、尺寸和数量。 红外(IR)光谱分析是识别聚合物的主要分析技术,并且使用红外显微镜可 检测和识别微塑料小至只有几微米大小的颗粒。本文介绍使用 PerkinElmer Spotligt 400 红外成像系统分析几种不同品牌瓶装水的方法。
红外显微镜样品制备 红外显微镜分析要求不同来源的微塑料样品不受任何基 质干扰,并且单个颗?;蛩槠芄环掷氤隼?。在某些 情况下,如沉积物中存在的微塑料,样品净化可能是一 个重要的过程。但是,就瓶装水样品而言,无需样品净化, 而是仅需将微塑料从水性基体中分离出来。该过程可通 过使用适于红外测量的合适的滤膜简单过滤样品得以实 现。红外显微镜的最佳滤膜类型经确定为银膜、镀金聚 碳酸酯或激光蚀刻的硅滤膜。2 如果使用透射模式测量样 品,则硅滤膜是选择,所有三种类型均适于反射测量。
实验 为测试不同品牌瓶装水(塑料),在英国当地购买五种匿 名瓶装水,以测试其中是否存在微塑料。此外,还测试 了自来水样品。使用配有 13 mm 玻璃过滤器支架的 600 mL Advantec 烧瓶对样品进行抽滤,每个样品 500 mL 的体积。使用孔径范围为 1-5 微米的 13 mm 直径的滤膜 (Sterlitech Corp.)。此类孔径可以快速过滤,并且可以 收集小至几微米尺寸的微塑料,而红外显微镜能测试的 最小尺寸因衍射极限而受到限制。对于瓶装水的测试, 可使用 13 mm 直径的滤膜,因为样品基质通常干净, 并且只有少量颗粒需要过滤。将 13 mm 滤膜直接放入 Spotlight 400(图 1)的红外显微镜样品载物架上,用 于每个完整滤膜上样品的反射测量和可见图像测量。 图 2a 和 2b 显示的是使用反射法对直径为 13 mm 的镀 金聚碳酸酯滤膜上瓶装水样品和自来水样品测出的完整 可见图像。 从瓶装水样品中可观察到分布在滤膜上的一系列黑色颗 粒。在自来水样品中可以看见大量的颗粒和纤维。 从收集的可见图像测量结果来决定是否对整个样品滤膜 成像或者扫描单个颗粒。获取 13 mm 滤膜的整个红外 图像可能需要几十分钟,这取决于空间分辨率、光谱分 辨率和所需的灵敏度。但是,如果滤膜上只有几个颗粒, 则不必采集整个红外图像,因为使用单点模式可在几秒 钟内扫描每个颗粒。就自来水样品而言,其中有数百个 颗粒,采集红外图像是最明智的方法。表 1 所示为对此 类样品进行单点和红外成像测量的扫描条件。
在图像中的任何一点上均有与该空间点对应的完整红外 光谱图。图 6 所示为一个示例光谱,并已识别出该光谱 为纤维素。在自来水样品中,绝大多数纤维是纤维素。
红外图像基于近 250,000 个光谱的收集。手动分类数据 以试图找出不同化学物种将需要数小时的时间。但是, 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考虑到快速提取信息。软件里的 “Show Structure"命令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所 收集数据内不同特定化学类型的信息。图 7 所示为自来 水样品的组分 1 的图像。在图 5 所示的总吸光度图中, 显示出从数百个颗粒和纤维中分离出的清晰颗粒。
概要 显微红外,无论是使用点模式还是红外成像模式,经证 实都是检测和鉴别瓶装水中存在微塑料的分析技术,采用适当的样品收集和净化方法,该技术可应用于 其他含有微塑料的样品。所有品牌的瓶装水均含有 20-200 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其中一些纤维长度超过 2 mm。瓶装水中含有的纤维和颗粒比自来水样品中存在 的少得多。所存在的微塑料类型差别较大,并且绝大多 数并非用于制造塑料饮料瓶的塑料材料。在各个制造商 的场所内需要确定微塑料的来源以消除问题,或者可引 入额外的过滤步骤来去除微塑料。此外,需确定所存在 的微塑料是否对消费者构成健康风险。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