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侵襲是指細胞受到外來信號刺激后,侵入周圍組織或基質的特性。這一過程在傷口愈合、細胞分化、胚胎發(fā)育和腫瘤轉移等生理與病理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細胞侵襲機制對于理解腫瘤惡性進展、開發(fā)抗腫瘤轉移療法以及探索胚胎發(fā)育和組織修復的分子基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細胞侵襲分析試劑盒(24 孔板,8μM)基于 Boyden 小室原理,并在微孔膜上添加了一層基質膠,以模擬細胞外基質環(huán)境。細胞在趨化因子或物理信號的誘導下,需降解并穿過這層基質膠,才能穿過微孔膜,從而實現對細胞侵襲能力的檢測。24 孔板設計允許同時進行多組實驗對比,8μm 孔徑的微孔膜適合大多數貼壁細胞和部分懸浮細胞的侵襲實驗。
與傳統(tǒng)的侵襲檢測方法相比,本試劑盒具有以下顯著優(yōu)勢:一是結果更加客觀準確,避免了人工劃痕等操作帶來的誤差;二是操作簡便,實驗周期相對較短,通常在 24 - 72 小時內即可獲得結果;三是可重復性強,便于不同實驗室之間進行數據對比和驗證。
細胞選擇與培養(yǎng) :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合適的細胞系,特別是具有侵襲特性的腫瘤細胞系。確保細胞處于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無微生物污染,生長至對數生長期。將細胞培養(yǎng)在相應的培養(yǎng)基中,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以保證細胞的活力和正常代謝。
細胞計數與調整濃度 :使用細胞計數板或自動細胞計數儀精確計數細胞,調整細胞濃度至適宜范圍,一般為
-
個 / mL。細胞濃度過高可能導致微孔膜上細胞過度重疊,影響侵襲結果的準確性;濃度過低則可能導致侵襲細胞數量過少,難以準確計數。
24 孔板檢查 :仔細檢查 24 孔板,確保孔內無異物、劃痕或破損。將孔板置于超凈工作臺中,進行紫外線消毒 20 - 30 分鐘,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保證實驗環(huán)境的潔凈。
基質膠鋪膜與微孔膜安裝 :將適量的基質膠均勻鋪在 24 孔板的每個孔底,注意基質膠的用量要適中,確保能夠形成均勻的基質膠層。然后將 8μm 孔徑的微孔膜 carefully 放入鋪有基質膠的 24 孔板中,確保微孔膜平整且與孔壁緊密貼合。避免微孔膜出現褶皺或氣泡,否則可能影響細胞侵襲和后續(xù)的染色觀察。將鋪好微孔膜的 24 孔板在 37℃下孵育 1 - 2 小時,使基質膠固化,形成穩(wěn)定的基質層。
細胞懸浮與接種 :將準備好的細胞懸液輕輕吹打均勻,確保細胞分散良好。然后將細胞懸液緩慢加入到含有微孔膜和基質膠的 24 孔板中,每孔加入適量的細胞懸液,一般為 100 - 200μL。避免產生氣泡,以免影響細胞在微孔膜上的附著和侵襲。
設置對照組與實驗組 :根據實驗設計,設置不同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可加入趨化因子、藥物處理劑等刺激物,以誘導細胞侵襲;對照組則加入等量的無刺激物的培養(yǎng)基或溶劑。同時設置重復孔,一般每組設置 3 - 5 個重復孔,以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細胞侵襲孵育 :將接種好細胞的 24 孔板置于 37℃、5% CO? 的細胞培養(yǎng)箱中孵育。孵育時間根據細胞類型和侵襲速度而定,一般為 24 - 72 小時。定期觀察細胞的侵襲情況,可通過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在微孔膜上的生長狀態(tài)和侵襲趨勢,判斷細胞是否開始穿過基質膠層和微孔膜。
非侵襲細胞去除 :孵育結束后,輕輕吸去 24 孔板中上層的培養(yǎng)液,用無菌的 PBS 洗滌微孔膜表面 2 - 3 次,去除未侵襲的細胞和殘留的培養(yǎng)液。注意 PBS 的量不宜過多,以免對微孔膜上的侵襲細胞造成沖擊,導致細胞脫落。
染色與固定 :將固定的染色溶液加入到 24 孔板中,使染色溶液覆蓋微孔膜。根據試劑盒說明書,選擇適當的染色方法和染色時間。常見的染色方法包括結晶紫染色、吉姆薩染色等,染色時間一般為 10 - 30 分鐘。染色完成后,用 PBS 洗滌微孔膜 2 - 3 次,去除多余的染色液,確保背景清晰,便于后續(xù)觀察和計數。
顯微鏡選擇與設置 :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或倒置顯微鏡進行觀察。選擇合適的物鏡倍數,如 10× 或 20×,以便清晰觀察微孔膜下表面的侵襲細胞。調整光強和焦距,確保圖像對比度適中,便于區(qū)分細胞和背景,準確識別侵襲細胞的形態(tài)和位置。
拍照與記錄 :在每個微孔膜下表面隨機選取多個視野,拍攝細胞圖像。記錄每個視野的細胞數量和分布情況。為了保證結果的代表性,需隨機選取至少 5 個視野進行拍照,避免主觀偏倚。可使用圖像分析軟件對細胞數量進行初步統(tǒng)計,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細胞計數與數據統(tǒng)計 :使用圖像分析軟件對拍攝的圖像進行定量分析。通過設置閾值和參數,自動識別并計數微孔膜下表面的侵襲細胞數量。計算每個孔的平均細胞數量,并求出每組的平均值和標準差,以評估細胞侵襲能力的差異。
結果比較與統(tǒng)計學分析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細胞侵襲數量進行比較,分析不同處理條件對細胞侵襲能力的影響。采用適當的統(tǒng)計學方法,如 t 檢驗或方差分析,評估實驗結果的顯著性。繪制柱狀圖或折線圖,直觀展示細胞侵襲能力的變化情況,便于觀察和比較不同實驗組之間的差異。
細胞狀態(tài)監(jiān)測 :確保細胞在實驗過程中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避免細胞過度生長、死亡或污染。在細胞接種前,檢測細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確保細胞能夠正常侵襲。定期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排除因細胞自身問題導致的實驗誤差。
實驗條件優(yōu)化 :根據細胞類型和實驗目的,優(yōu)化實驗條件,如細胞濃度、孵育時間、趨化因子濃度等。進行預實驗,確定最佳的實驗條件,以獲得清晰、可靠的侵襲結果。同時,保持實驗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如溫度、濕度、CO? 濃度等,減少環(huán)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基質膠質量與處理 :基質膠的質量和處理對實驗結果至關重要。確?;|膠的新鮮度和純度,避免基質膠過期、降解或污染。在鋪膜過程中,嚴格控制基質膠的用量和均勻性,確保每個孔的基質膠層厚度一致。孵育固化基質膠的時間和溫度要精確控制,以形成穩(wěn)定的基質層,為細胞侵襲提供良好的模擬環(huán)境。
試劑質量保障 :使用高質量的試劑和耗材,確保試劑的純度和有效性。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避免試劑過期、污染或誤操作。對關鍵試劑進行小規(guī)模測試,驗證其性能和穩(wěn)定性,確保試劑能夠滿足實驗要求。
操作規(guī)范性 :在實驗過程中,遵循嚴格的操作規(guī)范,避免人為誤差。使用移液器等工具時,確保精確吸取和加入液體,避免氣泡產生。在細胞接種、染色、洗滌等步驟中,保持動作輕柔、均勻,防止對細胞和微孔膜造成損傷。同時,做好實驗記錄,詳細記錄實驗過程中的各種參數和操作細節(jié),以便后續(xù)結果分析和問題排查。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