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0合金 18NI350時效鋼 Maraging350合金性能
鎳合金超級合金Maraging350/Maraging C350/Vascomax C350™
18Ni(350), AlMar350,C350,Maraging(C)350,Vascomax 350
常用商品名稱:Vascomax®350 Maraging
C350™是一種鎳馬氏體合金。Maraging C350™是一種相對軟但堅韌的材料,因此易于加工和成型。Maraging C350™的老化過程將硬度提高到足以滿足許多加工應用的水平。馬氏體時效鋼的典型應用是和火箭發動機殼體,風洞模型,起落架部件,高性能軸系,齒輪和緊固件。
可用的形式有無縫管,焊接管,無縫管,焊接管,棒材,線材,板材,板材,鍛件,管件和法蘭。
馬氏體時效合金鋼350(UNS S35000)
合金鋼由AISI四位數字。它們包括具有超過B,C,Mn,Mo,Ni,Si,Cr和Va限制碳鋼限制的組成的不同種類的鋼。它們對碳鋼的機械和熱處理反應很快。
以下數據表概述了馬氏體時效合金鋼350。
化學成分(%)
C≤0.03,Mn≤0.10,Si≤0.10,P≤0.010,S≤0.010,Ni=18.00~19.00,Co=11.50~12.50,Mo=4.60~5.20,Ti=1.30~1.60,Al=0.05~0.15,Cr≤0.50,Cu≤0.50,Fe=余量
下表顯示馬氏體時效合金鋼的化學成分。
馬氏體時效鋼以無碳(或微碳)馬氏體為基體的,時效時能產生金屬間化合物沉淀硬化的超高強度鋼。與傳統高強度鋼不同,它不用碳而靠金屬間化合物的彌散析出來強化。這使其具有一些的性能:高強韌性,低硬化指數,良好成形性,簡單的熱處理工藝,時效時幾乎不變形,以及很好的焊接性能。因而馬氏體時效鋼已在需要此種特性的部門獲得廣泛的應用。
18Ni馬氏體時效鋼的特性及用途:
18Ni鋼的代表鋼號有00Ni18Co8Mo3TiAl[18Ni(200)]022Ni18Co8Mo3TiAl、00Ni18Co8Mo5TiAl[18Ni(250)]022Ni18Co8Mo5TiAl、00Ni18Co9Mo5TiAl[18Ni(300)]022Ni18Co9Mo5TiAl和00Ni18Co13Mo4TiAl[18Ni(350)]022Ni18Co13Mo4TiAl鋼。
18Ni(350)時效鋼00Ni18Co13Mo4TiAl,俗稱 18NI350 MA350 T350 C350時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鋼
350NI18以無碳(或微碳)馬氏體為基體的,時效時能產生金屬間化合物沉淀硬化的超高強度鋼。與傳統高強度鋼不同,它不用碳而靠金屬間化合物的彌散析出來強化。這使其具有一些性能:高強韌性,低硬化指數,良好成形性,簡單的熱處理工藝,時效時幾乎不變形,以及很好的焊接性能。因而馬氏體時效鋼已在需要此種特性的部門獲得廣泛的應用。
18Ni(350)
這種鋼有三種型號,其屈服強度分別為1350MPa、1650MPa和1950MPa,這類鋼的雜質含量很低,需要經一次或二次真空冶煉。并含有0.003%B、0.002%Zr和0.005%Ca以清除雜質并幫助改善熱塑變加工性能。
熱處理工藝包括850℃~870℃固溶處理,空冷或水淬,再在480℃時效3h。除了Co之外,加入的合金元素都降低Ms點,但可保持Mf點高于室溫,這樣固溶化后淬冷下來都能轉化為馬氏體。時效析出硬化相主要是小片狀引起析出硬化,而Mo則是時效硬化的主要元素。
調整時效溫度、時間,可獲得不同的強度。時效溫度過高(>600℃),因鋼的
點低,會引起奧氏體形成,這種奧氏體由于高度合金化,使Ms點降低到室溫以下,而穩定的保留下來。如果需要高強度,可以在時效前對原低碳馬氏體進行50%形變量的冷塑性變形加工。
在高抗拉強度下,這種鋼仍具有優良的沖擊韌性,而且具有強化缺口的作用,其缺口強度與抗拉強度之比在1.35~1.65之間。時效前進行50%的冷變形加工,可將上述名義強度提高到1700 MPa、2000 MPa和2100MPa。
18NI350時效鋼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馬氏體時效鋼,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國際鎳公司(INCO)首先開發出來的。1961~1962年間該公司B0.F0.Decker等人,在鐵鎳馬氏體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鈷、鉬、鈦,通過時效硬化得到屈服強度分別達到1400、1700、1900MPa的18Ni(200)、18Ni(250)和18Ni(300)鋼,并首先將18Ni(200)和18Ni(250)應用于火箭發動機殼體。這類鋼種的出現,立即引起了各國冶金工作者的高度重視。60年代的中、后期是馬氏體時效鋼研究和開發的黃金時代。這期間,國際鎳公司和釩合金鋼公司(VasCo)又研制出了屈服強度達到2400MPa的18Ni(350)。研究工作者們還對馬氏體時效鋼的加工工藝、各種性能和強韌化機理進行了大量工作,同時還探索了屈服強度高達2800和3500MPa的所謂400級和500級馬氏體時效鋼。不過這兩個級別的鋼種由于韌性太低,而且生產工藝過于復雜,沒有得到實際應用。在此期間,馬氏體時效鋼在工模具領域也有了一定市場。與此同時,前蘇聯和聯邦德國等國也開始了馬氏體時效鋼的研究。到了70年代,日本因開發濃縮鈾離心機,對馬氏體時效鋼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進入80年代以來,由于鈷價不斷上漲,無鈷馬氏體時效鋼的開發取得了很大進展,如美國的T一250(18Ni一3Mo一10.4Ti—0.1A1)、日本的14Ni一3Cr一3Mo一10.5Ti合金、韓國的w一250(18Ni一40.5w一10.4Ti—0.1A1)和前蘇聯的H161~6M6(16Ni一6V一6Mo)均相繼問世。這些鋼不僅使生產成本降低了20%~30%,而且性能也十分接近相應強度水平的含鈷馬氏體時效鋼。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