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产氨速率有了新突破 中科大带来新技术
2024年05月11日 16:50:0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7523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带来的一项新技术或许会改变这种情况。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产氨对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清洁能源、制冷和冷冻以及能源储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氨的生产过程又面临许多难题,其中原材料问题尤为明显。氨的生产主要依赖于氢气和氮气作为原料,其中氢气的成本占据较大比重。目前,煤炭和天然气是主要的氢气来源,其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到氨的生产成本。并且传统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不理想。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氨的市场需求常常很难得到满足。
而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带来的一项新技术或许会改变这种情况。
据悉,中科大曾杰教授和耿志刚教授研究团队针对硝酸盐电还原合成氨反应,设计了一种串联催化剂,通过耦合铜单原子催化剂与四氧化三钴纳米片,调控硝酸盐电还原过程中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促进硝酸盐电还原合成氨过程。
据悉这种催化剂是通过将Co3O4纳米片均匀负载于Cu单原子催化剂表面(Co3O4/Cu1-N-C)制成。与传统的Cu基催化剂相比,新的催化剂不容易出现在硝酸盐中催化剂失活的现象——传统的Cu基催化剂尽管有利于NO3-的吸附,但是亚硝酸盐(NO2-)过渡积累会限制后续加氢步骤的进行,限制了NH3产率。这也使得新的催化剂可以有效的用于废水处理,从而实现设想中废水处理同时可持续合成氨的理想方案。
而在实验中,这种催化剂也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根据研究成果,Co3O4/Cu1-N-C在NO3-电还原反应中的产氨速率可达114.0 mgNH3h-1cm-2,相比于单独的Cu1-N-C和Co3O4纳米片分别提高了2.2倍和3.6倍。
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课题名称为“Efficient tandem electroreduction of nitrate into ammonia through coupling Cu single atoms with adjacent Co3O4”,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论文原文。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2008年,新一代的《中国区域地质志》撰写工作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7月28日,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经过多年的努...2025-07-29 16:09:38
-
日前,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2025-07-29 14:05:52
-
《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发布
《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是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07-29 14:00:10 -
税收政策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十四五“期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3.3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24年达3.32万亿元,享受企...2025-07-29 13:32:06 -
日前,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加快...2025-07-29 11:48:19
-
目前,全国已有超三十所高校,获得各省份教育厅公示拟新增推免资格。2025-07-29 10:48:1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