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的跨尺度力学行为表征是研究薄膜材料在不同尺度下力学性能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以下是相关介绍:
研究内容
薄膜脱胶力学表征:研究薄膜界面断裂能、稳态断裂能、分离强度等相关参量间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揭示薄膜脱胶过程中的力学机制。薄膜撕裂试验力学表征:分析薄膜在撕裂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获得薄膜界面断裂能、稳态断裂能、分离强度、材料特征尺度等相关参量间的变化规律,理论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同时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薄膜划痕试验力学表征:针对薄膜划痕试验,研究薄膜界面断裂能、稳态断裂能、分离强度等相关参量间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也开展MD模拟研究。承载基底上薄膜脱胶特征研究:对承载基底上的薄膜脱胶进行严格理论求解,证明此情况的薄膜脱胶解答不具有稳态脱胶解的特征。热障涂层热震失效及灾变机制研究:以典型硬膜-热障涂层为例,研究其热震失效及灾变机制,获得热震临界温度和灾变幂次规律。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拉伸试验:如天津大学叶龙教授团队提出的“freestanding-film assisted by smart transfer(FAST)”方法,可实现对自支撑高分子光电薄膜的拉伸性能测试,能准确反映薄膜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力学行为。原子力显微镜(AFM):可用于测量薄膜的表面形貌、粗糙度、粘附力等力学性能,还能进行纳米尺度的力学测试,如纳米压痕、纳米划痕等。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的微观结构、缺陷、裂纹等,分析薄膜在不同力学条件下微观结构的变化,辅助研究薄膜的力学行为。
理论方法建立宏观粘附力学理论和微观粘附力学理论:如北京大学戴兆贺研究员课题组针对纳米薄膜粘附行为,建立了针对膜和板的宏观粘附力学理论和微观粘附力学理论,考虑了宏观理论中所忽略的物质之间长程作用力。跨尺度本构模型:上海交通大学张文明教授团队与姜学松教授合作,建立了聚合物薄膜表面失稳-动态超分子链之间的跨尺度非线性本构力学模型,厘清了光驱动表面失稳-薄膜应力松弛-动态分子的跨尺度耦合作用机制。
数值模拟方法有限元方法:通过建立薄膜的有限元模型,对薄膜在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预测薄膜的应力、应变、变形等力学响应。分子动力学(MD)模拟:在微观尺度上模拟薄膜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研究薄膜的微观力学行为,如薄膜的断裂、滑移等过程。
一、薄膜跨尺度力学行为的核心特征
二、跨尺度力学行为的表征方法
1. 原子 / 分子尺度:键合与原子运动表征
2. 纳米 / 微米尺度:微观结构与局部变形表征
3. 宏观尺度:整体力学性能表征
三、跨尺度关联:从微观机制到宏观性能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