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ER微型隔膜泵的工作原理基于隔膜的往复运动改变泵腔容积,从而实现流体的吸入与排出,核心是通过机械或电磁力驱动隔膜变形,完成 “吸液 - 排液” 的循环。
以下是详细分解:
1. 核心结构组成
派克微型隔膜泵的关键部件包括:
泵腔:封闭的腔体,容积随隔膜运动变化;
隔膜:弹性材料(如橡胶、EPDM、PPS 等)制成的薄膜,是泵腔的 “可动壁”;
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使隔膜运动(常见有电磁驱动、电机偏心轮驱动等);
单向阀:分为 “吸入阀” 和 “排出阀”,控制流体单向流动(防止回流)。
2. 工作过程(单循环)
(1)吸入阶段
驱动装置带动隔膜向外弯曲,使泵腔内部容积增大;
泵腔内压力降低(低于入口侧压力),形成负压;
吸入阀在压力差作用下打开,排出阀因泵腔低压而关闭;
流体从入口通过吸入阀被 “吸入” 泵腔。
(2)排出阶段
驱动装置带动隔膜向内弯曲,使泵腔内部容积减??;
泵腔内压力升高(高于出口侧压力);
排出阀在压力差作用下打开,吸入阀因泵腔高压而关闭;
泵腔内的流体通过排出阀被 “挤压” 排出至出口。
(3)循环往复
驱动装置持续工作,隔膜不断重复 “向外 - 向内” 的往复运动,泵腔容积周期性变化,流体便通过单向阀的配合,实现连续、单向的输送。
3. 驱动方式差异
不同驱动方式的微型隔膜泵,核心原理一致,但动力来源不同:
电磁驱动:通过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力,吸引 / 释放连接隔膜的铁芯,带动隔膜运动(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合微型场景);
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偏心轮、连杆等机械结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隔膜的往复直线运动(动力更强,适合大流量需求)。
4. 核心特点
无泄漏设计:隔膜将驱动部分与流体隔离,避免流体污染驱动部件,也防止驱动部件污染流体(适合输送腐蚀性、无菌或贵重流体);
自吸能力:因隔膜运动可形成负压,无需灌泵即可自吸流体;
流量可控:通过调节驱动频率(如改变电压、电流),可控制隔膜运动速度,从而调节流量。
这种原理使得PARKER微型隔膜泵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气体采样、精密输送等场景,兼顾了小体积、高洁净度和灵活控制的需求。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