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分子量测定结果差异的溯源方法主要依赖于一系列标准化的程序和精确的技术手段,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溯源方法:
一、标准化测定方法
1.沉降法(超速离心法):
-利用蛋白质在高速离心时的沉降速度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成正比的关系,通过公式计算求出分子量。
-溯源:该方法的结果准确性依赖于离心条件、样品处理等因素的标准化。
2.凝胶过滤法(分子排阻层析法):
-根据蛋白质分子在凝胶微孔中的渗透能力不同,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被洗脱下来,从而确定分子量。
-溯源:层析柱的材质、凝胶的粒度、洗脱液的组成等均需标准化,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蛋白质在SDS的作用下带上相同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质量的大小。
-溯源:电泳条件(如电压、电流、电泳时间等)、凝胶浓度、样品处理等均需严格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
-IDMS是物质量的绝对分析方法之一。
-方法:在待测物中加入待测元素的浓缩同位素稀释剂,通过测量混合物中同位素比值来计算待测元素的含量,进而推算出蛋白质含量。
-溯源:IDMS方法的准确性依赖于同位素稀释剂的纯度、质谱仪的精度以及测量过程的标准化。该方法能够减小测定中的基体效应、等离子体源的变化和信号漂移等因素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测量结果可直接溯源到国际单位摩尔。
三、标准物质的使用
-使用具有已知分子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乙氨酰乙氨酰乙氨酸(GGG)、乙氨酰乙氨酰酪氨酰精氨酸(GGYR)、胰蛋白酶抑制剂、细胞色素C、牛血清白蛋白第五组分(BSA)等多肽和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物质,这些标准物质的定值均采用先进的质谱技术,并溯源到国际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四、溯源性评估
-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在蛋白分子量测定中,溯源性评估是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性的关键步骤。这包括评估测量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并确保这些因素都在可控范围内。
五、减少差异的措施
-为了减少蛋白分子量测定结果的差异,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样品处理流程,减少样品损失和污染。
-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和仪器,确保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蛋白分子量测定结果差异的溯源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化测定方法的使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应用、标准物质的使用、溯源性评估以及减少差异的措施等方面。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确保分子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