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8815不锈钢材料性能如何?
S38815 是中国国家标准(GB/T 20878)中规定的一种不锈钢牌号,属于奥氏体 -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简称双相不锈钢),其性能综合了奥氏体不锈钢的韧性、焊接性和铁素体不锈钢的高强度、耐应力腐蚀性能,具体性能如下:
主要合金元素含量(质量分数,%):
铬(Cr):24.0~26.0(高铬含量是耐腐蚀性的核心保障)
镍(Ni):6.0~8.0(稳定奥氏体相,提升韧性)
钼(Mo):3.0~4.0(显著提高耐点蚀、缝隙腐蚀能力)
氮(N):0.24~0.32(强化基体,提高强度和耐蚀性)
铁(Fe):余量
其他:碳(C≤0.03)、硅(Si≤1.0)、锰(Mn≤2.0)等(低 C 可减少晶间腐蚀风险)
抗拉强度(σb):≥795 MPa(远高于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如 304 的 515 MPa,强度优势明显)
屈服强度(σ0.2):≥550 MPa(约为 304 的 2 倍以上,适合高强度要求场景)
伸长率(δ5):≥15%(保持较好的塑性,满足成型需求)
硬度(HV):≤310(或 HRC≤32,硬度适中,加工性较好)
耐点蚀 / 缝隙腐蚀:因含高 Cr(24-26%)、Mo(3-4%)和 N(0.24-0.32%),耐点蚀当量(PREN = Cr + 3.3Mo + 16N)通常>40,远高于 304(PREN≈18)和 316(PREN≈25),在含 Cl?的环境(如海水、化工废水)中表现优异。
耐应力腐蚀:双相结构(奥氏体 + 铁素体各约 50%)显著降低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尤其在高温高 Cl?环境中优于 304、316。
耐氧化 / 高温腐蚀:高 Cr 含量使其在 600℃以下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适合中低温氧化环境。
焊接性:优于铁素体不锈钢,接近奥氏体不锈钢,但需控制焊接热输入(避免铁素体过多或 σ 相析出),通常采用同质焊材,焊后可不热处理(薄截面)。
冷热加工:冷加工塑性低于 304(因强度高),需较大变形力;热加工需在 1100~1200℃区间进行,避免在 900~1000℃长时间停留(防止 σ 相析出脆化)。
机加工:因强度高、韧性较好,切削阻力大于奥氏体不锈钢,需使用高强度刀具。
基于其高强度和优异的耐 Cl?腐蚀性能,S38815 主要用于:
海洋工程(如海水管道、海洋平台结构件);
化工行业(如含氯介质的反应釜、换热器、管道);
脱硫脱硝设备(烟气脱硫系统中的耐腐蚀部件);
高应力耐腐蚀结构件(如压力容器、泵阀等)。
实际性能可能因生产工艺(如轧制、热处理)略有差异,具体需参考供应商提供的材质证明(如质保书);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环境(温度、介质浓度等)评估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