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浊度法和散射光浊度法虽均基于光的散射原理(即水体中悬浮颗粒物会散射入射光,散射光强度与颗粒物浓度正相关),但在光源特性、光路设计、信号处理逻辑等核心原理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光源特性不同
光源的类型和波长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直接影响散射信号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激光浊度法:
使用单色激光(如 650nm 红光、532nm 绿光)作为光源。激光具有高单色性(波长单一且稳定)、高方向性(光束发散角极?。┖透呦喔尚裕ü獠ㄏ辔灰恢拢┑奶氐?。
这种特性使得散射光的方向和强度分布更集中,减少了不同波长光在水体中被吸收或折射的干扰(例如,水体中溶解的色素对特定波长激光的吸收可被忽略)。
散射光浊度法:
多使用白光(复合光)或红外光作为光源。白光包含从紫外到红外的多种波长(如 400-760nm),红外光则常用 850nm 或 900nm 以上波长。
其光源特性更接近自然光源,散射信号受颗粒物粒径和成分的影响更显著(例如,小颗粒对短波蓝光散射强,大颗粒对长波红光散射强)。
二、光路设计与测量角度不同
两者的光路布局和散射光检测角度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对不同浊度范围的适应性:
激光浊度法:
光路设计更精密,通常采用固定角度组合测量,最典型的是 “90° 散射光 + 180° 透射光” 双角度检测:
90° 角:检测颗粒物的散射光强度(核心信号);
180° 角(与入射光同方向的反向):检测透过水体的透射光强度,用于补偿因颗粒物吸收或光路衰减导致的误差(称为 “补偿光路”)。
这种设计能有效抵消高浊度时的 “光衰减” 或低浊度时的 “背景光干扰”,确保信号稳定性。
散射光浊度法:
光路结构较简单,多采用单一 90° 角散射光检测(少数会增加 0° 透射光辅助校准)。其原理基于 “瑞利散射” 和 “米氏散射” 的综合效应:
当颗粒物粒径远小于光波长(如胶体颗粒),以瑞利散射为主(散射强度与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即短波散射更强);
当颗粒物粒径接近或大于光波长(如泥沙颗粒),以米氏散射为主(散射强度与波长关系较弱,各方向散射较均匀)。
由于使用复合光,其信号是多种波长散射的叠加,更适合反映复杂颗粒物体系的综合浊度。
三、信号处理逻辑不同
两者对散射光信号的解读和校准方式不同,影响测量精度和线性范围:
激光浊度法:
因激光单色性强,散射光强度与颗粒物浓度的线性关系更严格(符合朗伯 - 比尔定律的扩展形式)。信号处理时,可通过激光的高能量密度放大微弱散射信号(尤其低浊度时),并通过透射光补偿消除非线性误差,因此能在 0.01 NTU 至数千 NTU 的宽范围内保持线性。
散射光浊度法:
由于白光包含多波长,散射信号是不同粒径颗粒物对不同波长光散射的叠加,线性范围较窄(低浊度时可能因波长干扰出现非线性,高浊度时可能因 “多重散射” 导致信号饱和)。信号处理多依赖经验校准曲线(通过标准浊度溶液标定),适合特定浊度范围(如 0-1000 NTU)的快速测量,无需复杂的补偿算法。
四、总结:核心原理差异对比表
对比维度 | 激光浊度法 | 散射光浊度法 |
光源类型 | 单色激光(如 650nm) | 白光或红外光(复合波长) |
光源特性 | 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强 | 多波长、发散性较高 |
测量角度 | 90° 散射光 + 180° 透射光(补偿) | 以 90° 散射光为主,少数含 0° 透射光 |
信号处理逻辑 | 线性关系严格,依赖透射光补偿 | 依赖经验校准曲线,受粒径影响大 |
核心原理优势 | 抗干扰强,适合宽范围高精度测量 | 结构简单,适合复杂体系快速测量 |
简言之,激光浊度法通过 “单色光源 + 双角度补偿” 实现高精度和稳定性,散射光浊度法则通过 “复合光源 + 单角度检测” 实现低成本和广泛适用性,两者的原理差异直接决定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优势。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