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分含量测试仪的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高温灼烧去除样品中的有机成分,剩余的无机残留物即为灰分,再通过称量计算其占样品总质量的比例。这一过程能精准反映样品中无机矿物质的含量,是分析材料成分的重要手段。
为何要通过灼烧来测灰分?
灰分主要由样品中的无机矿物质(如金属氧化物、盐类等)构成,而样品中的有机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在高温下会发生燃烧、分解并以气体形式逸出。因此,通过控制灼烧条件(温度、时间、环境等),可使有机成分去除,仅保留无机残留物,从而实现灰分的定量分析。
测试的关键步骤有哪些?
样品预处理:将待测样品粉碎、研磨至均匀状态,避免颗粒大小不均影响灼烧效果;若样品含水分,需先在 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消除水分对后续称量的干扰。
称量空坩埚:使用瓷坩埚或石英坩埚(根据样品性质选择,避免反应),经高温灼烧、冷却后,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其质量(记为 m?)。
称取样品:向坩埚中加入一定量样品,精确称量坩埚与样品的总质量(记为 m?),样品质量为 m? - m?。
高温灼烧:将坩埚放入马弗炉中,根据样品类型设置灼烧温度(如植物样品通常 550-600℃,食品样品 500-600℃),在空气或特定气氛(如氧气)中灼烧数小时,直至样品灰化(无黑色碳粒残留)。
冷却与称量:灼烧完成后,将坩埚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避免吸收空气中水分),再次精确称量坩埚与灰分的总质量(记为 m?),灰分质量为 m? - m?。
计算灰分含量:按照公式 “灰分含量(%)=(m? - m?)/(m? - m?)×100%” 计算结果。
不同样品的灼烧条件有何差异?
不同类型的样品(如食品、煤炭、塑料、植物等)因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特性不同,灼烧温度和时间会有所调整。例如:
食品类样品:通常在 500-600℃下灼烧 2-4 小时,确保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成分分解。
煤炭样品:需在 815℃(空气干燥基)或 900℃(干燥无灰基)下灼烧,以去除碳、氢等可燃成分,保留矿物质。
塑料样品:部分含氯、氟等元素的塑料,需先进行预处理(如添加助燃剂),再在 600-800℃下灼烧,避免有害物质残留。
测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灼烧温度需精准控制:温度过低会导致有机成分残留,使灰分结果偏高;温度过高可能使部分无机成分(如钠盐、钾盐)挥发,导致结果偏低。
避免坩埚污染:灼烧前后需清洁坩埚,避免残留物质影响称量精度。
样品需充分灰化:若灼烧后仍有黑色颗粒,需冷却后滴加少量硝酸或双氧水助燃,再次灼烧至灰白。
总结
灰分含量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基于高温灼烧去除有机物、称量残留物的思路,通过精准控制样品预处理、灼烧条件和称量过程,实现对样品中无机矿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其核心在于利用有机物与无机物在高温下的性质差异,通过质量差计算灰分比例,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环保等领域的成分检测。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