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法扬尘在线监测仪的校准是保证其测量数据准确的关键,核心在于通过标准物质和规范操作,验证设备对颗粒物的捕获效率和称重精度。以下是具体步骤,需严格按顺序执行:
准备工作:确保校准环境与工具达标
环境控制:校准需在无明显气流扰动、温度(20±5℃)和湿度(45%±15%)稳定的实验室进行,避免环境因素影响颗粒物沉积或称重准确性。
工具与标准品:准备经计量认证的标准滤膜(如直径47mm的石英滤膜,已知重量且误差≤0.01mg)、分析天平(精度0.01mg,需在检定有效期内)、镊子(避免手接触滤膜污染)、恒温恒湿箱(平衡滤膜用)、校准用标准颗粒物(如ISO12103-1A1超细试验粉尘)。
设备检查:开机前检查仪器采样泵流量是否稳定(设定流量通常为16.7L/min,误差需≤2%),滤膜夹持装置是否密封(防止漏气导致采样量不足),数据记录系统是否正常(确保校准数据可追溯)。
滤膜平衡与初始称重:消除湿度对重量的影响
将新滤膜放入恒温恒湿箱,在规定温湿度条件下平衡24小时,使滤膜含水量稳定。
用镊子取出滤膜,避免触碰采样面,在分析天平上称重3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重量(m?),记录数据并标注滤膜编号。
按仪器说明书安装滤膜,确保滤膜平整无褶皱,夹持牢固(防止采样时滤膜移位或破损)。
标准颗粒物加载:模拟实际扬尘捕获过程
加载方式:通过校准装置将已知质量的标准颗粒物(如10mg)均匀送入仪器采样入口,确??帕N锿耆氩裳ǖ溃ū苊庑孤?。
采样运行:启动仪器,按设定流量(如16.7L/min)运行规定时间(通常30分钟,确保颗粒物充分沉积在滤膜上),期间记录仪器显示的颗粒物累计重量(m仪)。
重复测试:同一样品至少重复3次,减少偶然误差,每次测试需更换新滤膜,避免残留颗粒物影响结果。
滤膜后续处理与称重:获取实际捕获量
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再次放入恒温恒湿箱平衡24小时(与初始平衡条件一致)。
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重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重量(m?)。
计算实际捕获重量:m实=m?-m?,并与标准加载量对比,偏差需≤5%(如加载10mg时,实际捕获量应在9.5mg-10.5mg之间)。
流量校准:保证采样体积准确
用标准流量计(如皂膜流量计)连接仪器采样出口,在设定流量下测试3次,记录仪器显示流量与标准流量的偏差,若偏差超过±2%,需通过仪器参数调整(如泵速校准)使其达标。
流量校准需在每次滤膜测试前后各进行1次,确保采样全程流量稳定(流量偏差会直接导致采样体积误差,进而影响浓度计算)。
数据修正与验证:确保仪器输出准确
若实际捕获量与标准加载量偏差超过允许范围,需通过仪器自带的校准系数功能进行修正(如将仪器显示值乘以修正系数k,k=m实/m仪)。
修正后进行验证测试:用另一组标准颗粒物重复上述步骤,确认修正后的数据偏差≤3%,否则需重新检查校准过程(如滤膜是否破损、加载是否均匀)。
记录与归档:保证校准可追溯
详细记录校准日期、环境条件、标准品信息、滤膜编号、各次称重数据、流量测试结果、修正系数等,形成校准报告。
校准合格后,在仪器上粘贴校准合格标签,注明有效期(通常为6个月,具体按使用频率和环境调整)。
总结:校准的核心是“量值溯源”
重量法扬尘监测仪的校准本质是通过标准物质建立仪器测量值与实际颗粒物质量的对应关系,关键环节在于滤膜平衡、流量稳定和称重精度。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可有效消除设备漂移、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确保监测数据能真实反映扬尘浓度。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