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外囊泡(EV)研究领域,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参数常常被忽视——起始材料的数量(EV浓度)。这个参数的测量误差可能导致整个研究项目偏离轨道,甚至影响商业化产品的质量。今天,我们通过一篇应用研究揭示传统测量技术测量外泌体的重大缺陷,以及如何通过正交测量方法确保EV研究的科学严谨性。
传统NTA检测技术的致命缺陷
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长期以来是EV研究中的常用技术,但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NTA的小尺寸检测限(LOD)高度依赖样品组成,在EV尺寸范围内可能导致高达10,000倍的测量误差!
研究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证实了这一发现。他们首先使用三种不同尺寸的聚苯乙烯颗粒(94、150和208纳米直径)进行测试,分别单独测量和混合测量。
Fig.1 通过MRPS准确量化了聚苯乙烯标准品:每个组分均被清晰检测到并且所有组分的相对浓度被测量为大致相等,符合预期。
Fig.2 当分别测量各组分时,NTA显示了类似的结果。然而,在混合物中NTA无法检测到94 nm的颗粒,并且在150nm的直径处显示出定量误差。
真实EV样本中的惊人发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研究团队将这一发现应用于真实的外泌体分离样本时,NTA的缺陷表现得更为明显。通过与微流控电阻脉冲传感(MR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这两种正交技术对比,NTA的测量结果出现了严重偏差。
Fig.3 MRPS显示,随着粒径的减小,浓度按幂律规律增加,这与预期相符也与TEM结果高度吻合。NTA报告的结果则存在误导性:在高至200nm的粒径范围内,计数效率明显降低,并在65 nm时导致了10,000倍的差异。
革命性的MRPS技术
面对NTA的这些局限性,微流控电阻脉冲传感(MRPS)技术正迅速成为EV尺寸和浓度测量的强大工具。MRPS具有以下优势:
使用电传感而非光学检测
逐个计数和测量溶液中的EV
直接测量尺寸,无需通过扩散推断
通过测量采样体积直接确定浓度
不受颗粒材料特性的影响,无论样品多分散性如何都能准确测量
实验室的EV定量分析
基于MRPS技术的nCS1仪器为常规和定量EV分析在使用过程中带来显著优势:
仅需3微升样品
几分钟内出结果
预校准、一次性使用的芯片
运行之间无需清洁
无用户可调参数,确保结果一致性
研究启示与行业影响
这项研究揭示了NTA的一个关键失效模式:其检测限高度依赖样品组成,这对EV测量有着巨大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如果仅依赖NTA结果而缺乏正交技术作为参考,可能会被严重误导。
"这些实验表明,EV量化中的正交方法对于EV研究的科学严谨性至关重要。"研究团队强调,"在关键研究中,仅依赖单一技术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展望与选择
对于从事EV研究的研究者而言,现在是时候重新评估实验室的测量策略了。在关键实验中引入正交验证,可能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您实验室的EV测量方法是否需要升级?这项突破性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测量技术的选择可能决定成败。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