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式汽车衡因秤体嵌入地面,具有占地小、车辆上下秤平稳等优势,但其安装涉及基坑施工、基础处理、设备调试等多个环节,任何疏漏都可能影响称量精度和设备寿命。
地质勘查与设计适配:施工前需对安装场地进行地质勘查,明确土壤承载力、地下水位、有无地下管线或障碍物,避免施工时损坏。基坑设计需与汽车衡型号匹配:长度、宽度需比秤体大 50-100mm,深度需满足秤体顶面与地面平齐,同时考虑引道坡度,确保车辆上下秤平稳。
设备与材料检查:核对汽车衡配件是否齐全:秤体、传感器、接线盒、仪表、限位装置、电缆等。检查关键部件状态:传感器需无破损、接线端子完好;秤体焊缝无开裂、变形;仪表通电测试显示正常。
基坑开挖与支护:开挖时严格按设计尺寸施工,边坡坡度根据土壤类型设置,若为软土或开挖深度>3m,需采用钢板桩或混凝土支护,防止坍塌。基坑底面需平整,开挖后清除浮土,用压路机压实,避免后期沉降。
排水系统设计:基坑底部需设置排水坡度,设集水井,内置潜水泵,确保雨水、冲洗水可流入集水井排出。基坑侧壁需做防水处理:采用防水砂浆抹面或铺设防水卷材,接缝处用密封胶密封,防止地下水渗入。
地基处理与垫层浇筑:基坑底面铺设 100-150mm 厚级配砂石,分层夯实,再浇筑 100mm 厚 C15 素混凝土垫层,表面抹平,养护 7 天以上。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基础需采用 C30 混凝土,确保承载力满足最大称量。浇筑时需振捣密实,避免蜂窝、麻面;表面平整度误差≤3mm,且预留传感器安装坑。
养护与沉降观察:混凝土浇筑后覆盖薄膜养护,养护期≥14 天,严禁提前承重。养护完成后观察基础沉降。
秤体就位与调整:用起重机吊装秤体时,吊带需挂在秤体专用吊点,缓慢放入基坑,防止碰撞基坑壁或传感器预埋板。就位后调整秤体水平:用水平仪在秤体纵向、横向测量,水平度误差≤1/1000,通过垫铁调整四角高度,确保秤体稳定。
传感器安装:核心环节,严禁失误:清理传感器安装坑:去除杂物、积水,在坑内铺设 2-3mm 厚不锈钢板,确保表面平整、无油污。传感器放置:将传感器垂直放入坑内,受力面与秤体传感器座、垫板紧密贴合,避免倾斜。预紧固定:用专用螺栓固定传感器,预紧力需均匀,防止过紧损坏传感器或过松导致受力不稳。
限位装置安装:平衡约束与自由伸缩:限位装置分纵向和横向,通常安装在秤体与基坑壁之间。调整限位间隙。
接线盒与电缆布置:防干扰,防破损:接线盒安装:固定在秤体下方干燥处,接线前清理盒内杂质,用防水胶密封盒盖缝隙,防止受潮短路。电缆连接:传感器电缆需穿 Φ50mm 镀锌钢管保护,钢管两端用防水接头密封;接线时按编号对应连接,拧紧后用万用表检测导通性,确保无短路、断路。主线缆需单独穿管,远离强电电缆,避免电磁干扰。
仪表安装与供电:仪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控制室,避免阳光直射、振动或粉尘。供电需单独走线,接入稳压电源,零线与地线分开,防止电压不稳损坏仪表。
接地保护:安全与精度双重保障:需设置独立接地体:用 Φ50mm 镀锌钢管打入地下,顶部距地0.5m,接地电阻≤4Ω。连接要求:秤体、传感器、接线盒、仪表外壳均需用 6mm2 铜芯线与接地体连接,形成等电位接地,防止静电、雷击干扰信号或触电。
空载调试:通电后检查仪表显示:零点稳定,若零点漂移过大,需检查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或秤体是否与基坑摩擦。测试各传感器输出:用仪表或专用测试仪检测每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偏差需≤0.1mV/V,否则需通过接线盒电位器调整,确保一致性。
加载测试:用标准砝码加载:从最大量程的 20%、50%、80%、100% 分级加载,每次稳定后记录仪表显示值,误差需符合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要求(如中准确度等级秤,最大允许误差为 ±0.5e,e 为检定分度值)。重复性测试:同一载荷多次加载,显示值偏差≤0.3e,确保数据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