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工业场景中常见的冲刷腐蚀环境(如管道、阀门、泵体、叶轮等设备内的流体冲刷 + 腐蚀),通过控制关键参数(流速、介质成分、温度等),定量或定性分析材料的抗冲刷腐蚀性能,为材料选型、工况优化或防腐技术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的核心组成包括介质循环系统、参数控制系统、样品测试系统、监测分析系统,各部分协同实现对冲刷腐蚀过程的模拟与研究,具体流程如下:
介质配置:根据研究需求,配置实验介质(如清水、盐水、含沙水、工业废液、油气田流体等),可添加固体颗粒(如石英砂、金属磨粒)模拟含颗粒流体,或调整介质 pH 值、离子浓度(如 Cl?、S2?)模拟腐蚀环境。
流体循环:通过动力装置(如离心泵、柱塞泵)驱动介质在闭合回路中循环,使介质以一定流速流过测试样品表面?;芈飞杓仆ǔ0惫芏?、弯管、节流件等结构,模拟实际设备中易发生冲刷腐蚀的 “高湍流区”(如管道弯头、泵叶轮入口),样品多安装在这些关键位置。
为模拟不同实际工况,装置需对影响冲刷腐蚀的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控制,核心参数包括:
流速与流场:通过流量计 + 阀门调节介质流速(范围通常为 0.1~30 m/s),结合导流板、搅拌器或文丘里管控制流场状态(层流、湍流、涡流),其中湍流的剪切力和颗粒撞击力是冲刷的主要机械驱动力。
温度:通过加热套、恒温槽或冷却装置控制介质温度(常温至 300℃以上,依需求而定),温度升高通常会加速腐蚀反应速率。
压力:若模拟高压环境(如深海、油气井),可通过压力釜或加压泵控制系统压力(常压至数十兆帕)。
固体颗粒参数:通过颗粒加料器控制介质中固体颗粒的浓度(0~50%)、尺寸(微米至毫米级)和硬度,颗粒的撞击会显著增强机械冲刷作用。
介质腐蚀性:通过 pH 计、离子分析仪实时监测介质的酸碱度、腐蚀性离子浓度(如 Cl?、H?S),并通过试剂添加系统(如酸 / 碱滴定、缓蚀剂注入)动态调节。
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通过多种手段监测样品的损伤情况,核心方法包括:
失重法:实验前后精确称量样品质量(去除腐蚀产物后),计算单位面积的质量损失,换算为腐蚀速率(如 mm/a 或 g/(m2?h)),是最基础的定量方法。
电化学监测:通过电极(如工作电极 - 样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组成电化学回路,实时测量腐蚀电流、极化电阻、阻抗谱等,反映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动态变化。
表面分析:实验后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表面的冲刷痕迹(如犁沟、凹坑)和腐蚀形貌,结合能谱仪(EDS)分析腐蚀产物成分,判断冲刷与腐蚀的协同机制(如 “机械主导” 或 “腐蚀主导”)。
厚度监测:通过超声波测厚仪或激光测厚仪,测量样品腐蚀前后的厚度变化,辅助计算腐蚀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