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装置的结构需根据具体反应需求(如温度、压力、反应相态、是否需要催化剂等)设计,但其核心模块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用于将反应原料(气体、液体或固液混合相)精准输送至反应器,需保证流量稳定、比例可控。
温控系统:根据反应温度需求,可采用水浴 / 油?。ㄖ械臀?,如 - 20~200℃)、电加热套(常温~300℃)、管式炉(高温,可达 1000℃以上,适用于催化反应)、半导体温控(高精度控温,±0.1℃)等;部分装置集成冷却系统(如循环冷水机)用于放热反应的温度调控。
压力控制系统:通过背压阀、减压阀、压力传感器实现压力稳定(范围通常为常压至数十兆帕),确保反应在设定压力下进行,避免超压或压力波动影响反应。
用于实时监测反应过程或采集产物数据,提升研究效率:
气体 / 液体混合单元:如静态混合器,确保多相原料(气 - 液、液 - 液)在进入反应器前均匀混合。
尾气处理单元:对反应产生的有毒 / 有害气体(如 H?S、Cl?等)进行吸附(活性炭)、中和(酸碱吸收)或燃烧处理,避免污染。
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 PLC 或计算机软件实现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精准调控(如设定升温速率、恒压精度),并记录反应数据(如温度 - 时间曲线、压力变化曲线)。
相比传统的实验室反应釜(如 50-500mL 小试釜),微反装置的优势显著:
反应效率高: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传质传热效率是传统反应器的 10-100 倍),可快速达到反应平衡,缩短实验周期。
试剂用量少:原料和催化剂消耗仅为传统小试的 1/10-1/1000,尤其适合昂贵试剂(如医药中间体、稀有催化剂)的研究,降低成本。
安全性高:反应体系小,即使发生泄漏或失控,风险远低于大型反应装置,适合易燃、易爆、有毒体系的研究。
条件易控: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可通过自动化系统精准调控(精度可达 ±0.1℃、±0.01MPa),实验重复性好。
集成化与灵活性:可灵活搭配不同模块(如更换反应器、增加检测单元),适应多种反应类型(均相、多相、催化、高温高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