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装材料、复合材料及特种纸品研发领域,层间结合强度测定仪作为评估材料内部粘结性能的核心设备,其操作精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工艺优化效率。本文以国家标准为基准,结合行业实践,详解从样品制备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操作要点,助力实验室实现高效、精准的层间强度评估。
一、设备准备与校准
仪器检查
确保设备放置在水平、无震动的工作台,通风良好,电源电压与设备要求匹配(通常为AC 220V±10%)
检查测试头、压头是否清洁,无残留胶渍或划痕
校准操作
执行零点校准:空载状态下按“调零”键,确保摆臂或传感器初始值为零
力值校准(可选):使用标准砝码或已知力值试样验证传感器精度,误差需≤±1%
二、样品制备
取样规格
按标准裁切宽25.4mm、长度≥50mm的纸板试样,避免边缘毛刺
若测试多层材料,需确保各层间无气泡或错位
试样处理
使用双面胶带(如3M 300LSE)将试样上下表面粘贴固定,加压至0.6-1.0 MPa并保持1分钟,消除层间间隙
制备L型试样:用专用模具切割出25.4mm×25.4mm的L形样品(5组),确保剥离角度为90°
三、测试参数设置
基础参数
粘接压力:99-1999 N(根据材料厚度调整,纸板通常选500-1000 N)
加压时间:1-200秒(推荐120秒以达到充分贴合)
剥离速度:66 mm/min(GB/T 31110标准)或按需求设定
设备模式
选择“自动模式”:仪器自动完成加压、分离和数据采集
手动模式:需通过触摸屏或按键分步操作
四、测试执行
装样定位
将L型试样未粘贴端对齐测试台定位槽,确保剥离方向与拉力轴垂直
轻压试样边缘,避免滑动或褶皱
启动测试
按“测试”键,仪器自动施加剥离力并记录峰值力值(单位:J/m2或N·m?1)
观察剥离过程中力值曲线,剔除异常波动数据(如材料撕裂导致的突变)
重复测试
每个样品至少测试3次,剔除离群值后取平均值
自动统计功能可生成平均值、标准差及CPK值
五、数据记录与报告
结果输出
通过USB导出Excel或PDF格式报告,包含峰值力、剥离强度、测试时间及曲线图
打印标签:标注样品编号、测试日期及操作人员
数据分析
对比不同批次或工艺的结合强度,评估材料一致性
若强度值<1.0 J/m2,提示层间胶黏剂不足;>3.0 J/m2可能影响模切加工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