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细节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仪器寿命。以下从使用前准备、校准与测量操作、环境控制、日常维护等方面展开,阐述其关键细节。
一、使用前准备
1. 仪器预热与自检:
- 开机前需确保电源接地良好,并检查样品室是否存在遗留的防潮剂或杂物。
- 预热时间因型号而异,一般为15-30分钟,以确保光源稳定和仪器自检完成。
2. 环境条件控制:
- 温度:建议保持在5-35℃,避免仪器内部过热加速元件老化。
- 湿度:需低于85%,高湿度易导致光学部件发霉、金属部件锈蚀。
- 防尘与腐蚀气体:避免实验室环境中存在腐蚀性气体或过多尘埃,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及样品室。
二、校准与测量操作
1. 波长校准与零点校正:
- 使用空白溶液(如溶剂或参比液)进行零点校准,确保吸光度归零(0.000A)或透光率满度(100%T)。
- 手动设置波长时需匹配样品的吸收峰,避免波长漂移导致误差。
2. 测量操作步骤:
- 装入比色皿:选择石英材质用于紫外区(190-400nm),玻璃或塑料材质适用于可见光区。
- 空白校正:将参比溶液推入光路,按“AUTO-ZERO”或“100%T”键,直至显示100%T或0.000A。
- 样品测试:更换待测样品,记录吸光度或透光率值,需确保比色皿外壁无液滴残留。
三、样品与比色皿处理
1. 比色皿选择与清洁:
- 紫外区需用石英比色皿,可见区可选用玻璃或塑料材质。
- 测量前后需用蒸馏水冲洗比色皿,若有残留可用无水乙醇浸泡,禁用粗糙纸张擦拭以免划伤。
2. 样品制备:
- 吸光度应控制在0.1-1.0范围内,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光源饱和,过低则信号弱。
- 避免样品与比色皿内壁接触,必要时用移液器精确稀释。
四、环境干扰与维护
1. 减少振动与温度波动:
- 仪器需放置于平稳台面,避免震动导致灯丝断裂或光路偏移。
- 内置温控系统的仪器仍需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建议实验室配置恒温设备。
2. 定期维护与故障处理:
- 清洁光学系统:定期用擦镜纸清洁透镜,检查光路是否偏移,必要时由工程师校准。
- 更换光源:氘灯(紫外区)和钨灯(可见区)需按厂商建议周期更换,避免亮度衰减影响数据。
- 除湿处理:若仪器受潮,可用电吹风低温干燥光电管暗盒,并更换干燥剂。
五、常见问题与应对
1. 透光率无法调至100%:检查光源是否老化或波长校准偏差,需重新调整或更换灯泡。
2. 测量重复性差:可能因环境温度波动、比色皿污染或仪器未充分预热,需逐一排查。
3. 光路堵塞:若样品室漏液导致光学部件污染,需拆卸清洁并干燥处理。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