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滲透色譜系統(tǒng)是一種基于分子尺寸差異進行分離和分析的技術。它廣泛應用于高分子化學、生物化學、制藥等領域,用于測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蛋白質的純化以及天然產物的分析。
2.基本原理
膠滲透色譜系統(tǒng)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不同尺寸的分子在固定相(多孔凝膠或樹脂)中的滲透行為差異進行分離。其分離過程不依賴于樣品分子與固定相之間的化學相互作用(如吸附或分配),而是取決于分子的流體力學體積(即分子在溶液中的有效尺寸)。
2.1固定相與流動相
-固定相:通常由多孔凝膠或交聯(lián)聚合物顆粒組成,孔徑大小經過精確控制。常見的固定相材料包括交聯(lián)葡聚糖(如Sephadex)、聚丙烯酰胺(如Bio-GelP)和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如PS-DVB)。
-流動相:通常為有機溶劑(如THF、DMF)或緩沖溶液(如PBS),其選擇取決于樣品的溶解性和分析需求。
2.2分離機制
當樣品溶液流經色譜柱時,不同大小的分子表現(xiàn)出不同的滲透行為:
1.大分子:由于體積較大,無法進入固定相的孔隙,只能通過顆粒間的空隙快速流出,因此保留時間較短。
2.中等分子:部分進入孔隙,受到一定阻礙,保留時間適中。
3.小分子:能夠自由進出固定相的孔隙,在柱內停留時間最長,最后被洗脫出來。
因此,膠滲透色譜的洗脫順序是: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這與傳統(tǒng)的吸附色譜(如反相色譜)不同。
3.膠滲透色譜的分離機制
3.1分子篩效應
膠滲透色譜的主要分離機制是“分子篩效應”,即固定相的孔徑分布決定了不同尺寸分子的滲透能力。理想情況下,分子在色譜柱中的保留時間僅由其尺寸決定,而不受化學性質影響。
3.2影響因素
盡管GPC主要基于尺寸排阻,但實際分離過程可能受以下因素影響:
-分子形狀:線性分子比支化或球形分子更容易進入孔隙,導致保留時間不同。
-溶劑效應:某些溶劑可能改變固定相或樣品的溶脹狀態(tài),影響分離。
-非尺寸排阻作用:如靜電相互作用(離子交換效應)或疏水作用可能干擾分離,需通過調整流動相pH或離子強度來抑制。
4.膠滲透色譜的應用
4.1高分子分子量測定
GPC是測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常用方法。通過與光散射檢測器或粘度計聯(lián)用,可得到絕對分子量信息。
4.2生物大分子純化
在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中,GPC可用于去除小分子雜質或按尺寸分級。
4.3天然產物分析
GPC可用于多糖、脂質體等天然產物的分離和分子量表征。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