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消泡剂的主要成分以硅油为核心,结合多种辅助成分及改性物质,具体分析如下:
核心成分
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
结构与特性:硅油是以Si-O键为主链的线状聚硅氧烷(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20-21达因/厘米)、化学惰性、耐高温性(长期耐150℃,短期耐300℃以上)和生理惰性。
功能:作为主要活性成分,通过破坏泡沫液膜实现快速消泡,并抑制新泡沫生成。
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通过引入聚醚链段(如聚醚-硅氧烷共聚物),增强抑泡性能,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控泡的体系(如发酵、水处理)。
氟硅氧烷:部分配方中含氟硅氧烷,提高耐酸性和低温性能。
辅助成分
乳化剂与分散剂
使硅油以乳液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白色水包油型乳液,常见乳化剂包括有机酯、乙基氧化产品等。
例如,乳液型消泡剂需通过乳化剂实现稳定性(如3000转/20分钟不分层)。
固体载体与增效剂
二氧化硅:部分消泡剂添加超细二氧化硅,增强吸附性和抑泡能力,尤其适用于油性体系或高黏度泡沫。
硅脂:作为辅助防泡剂,调节硅油的黏度和铺展性。
稳定剂与防腐剂
防止乳液分层或变质,延长储存期。例如,水基消泡剂常用己二醇作为防腐剂。
性能与分类
按基础原料分
硅油类: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适用于通用消泡需求。
硅酮类:含氢键作用基团,耐温性、化学腐蚀性更强,用于环境。
按形态分
乳液型:水包油乳液,外观乳白色,稳定性高,非离子型,pH中性(6-8),适用于水性体系。
本体型:高黏度硅油或硅膏,用于非水体系(如油性化工)。
溶液型:硅油溶于有机溶剂,适合油性体系消泡。
总结
有机硅消泡剂以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核心,通过乳化剂、改性剂(如聚醚)及固体增效剂(如二氧化硅)优化性能,形成乳液、本体或溶液等不同形态。其优势在于高效消泡、耐温性、化学惰性及安全性(无毒),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