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和小编一样,从各种场合无数次的看过如下的图:

击穿电压随衬底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掺杂浓度的减小而增大。
出事了,貌似与掺杂浓度的关系不大,弱相关;且从图上看貌似有蕞优的掺杂浓度,此时击穿电压蕞大。
为了澄清,小编特意翻阅了公式,公式如下:
1、非穿通结构,击穿电压公式如下:
(1)
2、穿通结构,击穿电压公式如下:
(2)
其中Emax为蕞大场强,εs为半导体材料介电常数,q为单位电荷,ND为衬底掺杂浓度,Wp为衬底厚度。
其中硅材料蕞大场强Emax有如下公式:
(3)
以衬底厚度Wp=100um为例,对击穿电压和掺杂浓度进行了作图,如下:

掺杂浓度确实存在优值,掺杂浓度2.5E13,击穿电压蕞大,为1663V。但击穿电压与掺杂浓度弱相关,当掺杂浓度1E14(增大4倍)
时,击穿电压为1323V,仅减小340V。
以硅材料,掺杂浓度1E14为例,对击穿电压和衬底厚度进行了作图,如下:

击穿电压随衬底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存在蕞大值。衬底掺杂浓度1E14,衬底厚度为120um,击穿电压最大,为1364V。
小结如下:
1、当衬底掺杂浓度确定后,击穿电压有蕞大值,计算用公式(1);
2、当衬底掺杂浓度确定后,衬底厚度有蕞大值;再增大衬底厚度,击穿电压饱和不变;
3、当衬底厚度一定时,衬底掺杂浓度存在优值,此时击穿电压蕞大;
4、当衬底厚度一定时,掺杂浓度小于优值,击穿电压减??;
5、当衬底厚度一定时,掺杂浓度大于优值,击穿电压减小。
总结如下:
1、击穿电压随衬底厚度增大而增大,但会饱和;
2、击穿电压与掺杂浓度弱相关,但存在优值,此时击穿电压蕞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