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多參數測定儀能夠快速檢測土壤的pH、EC(電導率)、溫度、濕度(水分)等關鍵指標,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電化學傳感器、電磁感應、熱敏電阻和介電常數測量等技術。以下是各參數的檢測原理及儀器的工作流程:
技術基礎:玻璃電極法(電位分析法)
儀器內置pH玻璃電極,其表面有一層特殊玻璃膜,對H?離子敏感。
當電極插入土壤(或土壤浸提液)時,H?離子與玻璃膜發生離子交換,產生膜電位。
通過參比電極(如Ag/AgCl)形成閉合電路,測量電位差,并轉換為pH值(0~14)。
校準要求:需使用pH 4.0、7.0、9.2標準緩沖液定期校準。
技術基礎:導電性測量(四電極法或雙電極法)
電導率反映土壤中可溶性鹽分(如Na?、K?、Ca2?等)的濃度。
儀器通過兩個或四個金屬電極向土壤施加交流電(避免極化效應),測量電流阻力(電阻)。
根據歐姆定律(EC = 1/R),計算電導率(單位:μS/cm或mS/cm)。
溫度補償:EC受溫度影響,儀器通常自動校正至25℃標準值。
技術基礎:熱敏電阻或熱電偶
采用負溫度系數(NTC)熱敏電阻,其電阻值隨溫度變化。
儀器測量電阻并轉換為溫度值(℃或℉),精度通常±0.5℃。
部分設備集成紅外測溫模塊,實現非接觸測量。
技術基礎:介電常數法(TDR/FDR)或電阻法
TDR(時域反射法):發射高頻電磁波,測量反射時間,計算介電常數(水分越高,介電常數越大)。
FDR(頻域反射法):更常見于便攜設備,通過電容變化檢測水分含量。
電阻法(較少用):通過土壤電阻變化估算濕度,但易受鹽分干擾。
傳感器接觸土壤:將探針插入土壤或浸入土壤溶液(部分型號需加水混合)。
信號采集:各傳感器同步測量pH、EC、溫度、濕度,并轉換為電信號。
數據處理:內置微處理器進行溫度補償、數據校正(如非線性pH曲線調整)。
結果顯示:通過LCD屏或藍牙傳輸至手機/電腦,部分儀器支持數據存儲。
pH電極老化:玻璃膜長期使用會鈍化,需定期校準或更換。
EC電極污染:鹽分結晶或土壤顆粒可能附著電極,需清潔保養。
土壤不均勻性:建議多點測量取平均值。
溫度影響:EC和pH值需溫度補償算法修正。
土壤多參數測定儀通過電化學、電磁感應和熱力學原理實現快速檢測,適用于田間、實驗室等多種場景。不同品牌儀器的精度和穩定性差異較大,選購時需關注傳感器類型、校準方式和防護等級(如IP67防塵防水)。
如果需要特定型號的技術細節(如某款儀器的電路設計或算法),可進一步探討!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