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北京仪光科技有限公司>>三维光学轮廓仪>>Sensofar>> 3D 表面光学轮廓仪:Sensofar S lynx 2
产地类别 | 国产 | 应用领域 | 石油,能源,电子/电池,钢铁/金属,综合 |
---|
当一台不足办公桌大小的设备集成了三大光学测量技术,在车间震动环境中仍能实现亚微米级精度——这便是Sensofar S lynx 2三维表面光学轮廓仪对传统检测范式的。
一、三核驱动:重新定义光学测量技术极限
三大技术融合(干涉测量、共聚焦扫描、AI多焦面叠加)是S lynx 2的技术内核,其革命性在于动态自适应测量逻辑:
智能模式切换:面对抛光金属的高反光表面,白光干涉模式自动激活,实现0.1nm纵向分辨率;检测喷砂处理的粗糙工件时,AI多焦面叠加技术瞬时接管,单次扫描深度可达8mm36
材质普适性突破:传统设备难以兼顾的陶瓷孔隙、聚合物涂层、生物组织等异构表面,通过多模态协同解析,测量重复性稳定控制在纳米级210
86°极限倾角测量:共聚焦模式配合0.95 NA物镜,成功攻克汽车齿轮侧壁、微铣刀刀刃等陡峭特征的检测盲区26
技术协同效能对比表
测量模式适用场景精度优势
白光干涉超光滑光学表面纵向分辨率0.1nm
共聚焦扫描高斜率/多孔材料横向分辨率0.09μm
AI多焦面叠加毫米级粗糙度工件单次深度8mm
二、工业级设计哲学: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无缝迁移
S lynx 2通过硬件架构创新破解了精密仪器难以适配工业场景的困局:
抗振动态补偿:内置实时环境补偿算法(REC),在普通车间振动>100nm环境下仍保持数据稳定性,无需昂贵光学平台6
空间革命:紧凑机身(125×75mm平台行程)支持产线嵌入式部署,可灵活置于CNC机床旁或洁净室角落19
??榛┱梗?位电动鼻轮实现物镜秒级切换,从10倍长焦镜头到100倍水浸物镜,快速适应硅片检测或活细胞观测等差异化需求9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分布式计算架构——测量计算在传感器头内完成,释放PC算力用于实时三维重建。某半导体工厂实测显示,晶圆缺陷分析速度提升5倍,单日处理量达300片12英寸晶圆35。
三、速度革命:180fps背后的技术密码
量子点增强CMOS传感器与并行处理算法的融合,推动S lynx 2实现三大效率突破:
毫秒级模式切换:汽车活塞环检测中,3秒内完成共聚焦(粗糙度分析)→干涉(镀层厚度)→AI景深融合(侧壁划痕)的全流程测量8
智能拼接加速:125×75mm电动平台配合自适应拼接算法,15×15mm钛合金叶片表面扫描仅需42秒,较传统设备效率提升20倍410
跨平台操控:基于开放式架构,工程师可用产线工控机或移动笔记本直接操控设备,紧急检测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9
四、工业场景实证:精度与成本的平衡艺术
案例1:新能源电池极片质检
某电池企业采用S lynx 2替代接触式轮廓仪后:
涂层厚度测量速度提升至30片/分钟
消除探针刮伤导致的极片报废(年节省材料成本¥280万)
检出0.2μm的涂层不均缺陷,良率提升11%47
案例2:微注射模具修复
模具厂商利用共聚焦动态扫描发现:
此前未检出的顶针侧壁微裂纹(倾角78°,深度2.3μm)
通过精准修复将模具寿命从50万次延长至210万次
ROI回收周期<4个月10
案例3:植入医疗器械研发
骨科器械公司借助水浸物镜实现:
在生理盐水环境中获取钛合金骨钉表面形貌
量化骨整合微孔结构的粗糙度参数(Sa=3.2±0.7μm)
加速产品注册周期40%26
在特斯拉上海工厂,S lynx 2正以每分钟30片的速度扫描电池极片涂层;而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它解析着5nm光刻胶的断面形貌——这台看似小巧的设备,已成为连接实验室研发与工业量产的精度桥梁。
S lynx 2的本质不是测量工具,而是制造系统的“神经末梢"。它通过将表面数据转化为工艺优化指令,推动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的质量闭环控制。当工业4.0进入纳米精度时代,掌握微观表面数据的企业,正掌控着产业升级的核心话语权。
3D 表面光学轮廓仪:Sensofar S lynx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