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类别 | 国产 | 价格区间 | 面议 |
---|---|---|---|
仪器种类 | 气溶胶采样器 | 应用领域 | 环保,生物产业 |
产品分类品牌分类
-
望远镜 土壤 多功能声级计 防化服 核酸快速检测仪 核酸采样工作站 核酸快检方舱核酸采样方舱 气候箱 生物安全柜质量 培养箱 电磁辐射测试仪 微波漏能仪 场强仪 温湿度计 照度计 微波漏能检测仪 平原空盒气压表 染毒柜 综合心理实验台 热成像 气相色谱仪 大气汞富集解吸器 辐射热计 黑球温度计 湿球黑球热指数仪 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仪 咽拭子采集防护舱 气溶胶粉尘监测仪 压力差测试仪 织物渗水性测试仪 胀破强度仪 LB-CYS09中央空调无线??丶觳饣魅?/a> 声级计 甲醛释放量气候箱 ATP荧光检测仪 全自动采样器 测定仪 消解仪 振动计 测振仪 噪声分析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盐性气溶胶发生器 核酸自动提取仪 风速仪 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 单柱电子拉伸试验机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采样 呼吸阻力测试仪 测氡仪 大肠杆菌检测 辐射检测仪 顶空分析仪 国产声级计
-
毒性 赶酸 高氯 蒸馏 纯水 在线 电波流速仪 海流计 荧光检测仪 在线pH计/酸度计 降雨降尘 职业卫生 水深仪 硫化物酸化吹气仪 高锰酸盐指数 测油仪 浊度仪 污泥浓度 氮吹仪 微生物检测箱 浓缩仪 余氯总氯 臭氧测定仪 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 表面活性剂在线自动分析仪 便携式明渠流量计 COD BOD TOC 叶绿素 硅酸根分析仪 汞 石墨消解仪 多功能蒸馏仪 全自动环境毒性检测仪 水质监测无人船 食品和水放射性监测仪 水质监测岸边站 明渠流量计 COD测定仪 水质在线自动检测 便携式PCB多氯联苯快速检测仪 便携土壤石油烃测定仪 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 游泳池检测仪 多参数水质检测仪 重金属水质检测仪 多普勒流速仪 BOD测定仪 溶解氧仪 含油量监测仪 水质流速流量测定仪 污泥浓度计悬浮物测定仪 自动固相萃取仪 TOC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 红外紫外测油
-
采样器 浮游菌 电子皂膜流量计 烟气采样器 黑烟识别器 微生物采样器 烟度计 恶臭采样器 油气回收 大流量空气采样泵 生物安全柜质量检测仪 无人船 除尘布袋检漏仪 二噁英采样器 恶臭异味在线监测系统 烟尘烟气测试仪 紫外烟气分析仪 皂膜流量计 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 OBD排放快速检测设备 粉尘浓度传感器 便携式油烟检测仪 综合流量校准仪 碳平衡油耗仪 透射式烟度计 * 粉尘仪 电子孔口流量校准器 气体校准综合校准仪 气溶胶发生器 粒子计数器 COD在线自动分析仪 林格曼黑度计 汽车尾气分析仪 水质采样器 油气回收检测仪 大气粉尘采样器 粉尘颗粒物检测仪 低浓度恒温恒湿称重系统 德国德图烟气分析仪
产品简介
详细介绍
产品介绍:
气溶胶浓缩器双路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是基于安德森撞击原理研制,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分为两部分,撞击仓和收集仓。撞击仓由冲击板和接收板组成。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采集流量大,使需要的粒子短时间浓缩到采样器中,避免长时间采样带来的生物活性损失,提高采样器的现场实用性。
气溶胶浓缩器双路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执行标准:
《GB/T 18204.5-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卫生行业标准《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可采集集中空调送风,检测其中的嗜肺军团菌。
技术参数:
主气路流量 | (12~120)L/min可调,允许误差±5% |
浓缩气路流量 | (1.5~15)L/min可调,允许误差±5% |
重复性误差 | ±2% |
捕集率 | 对于3um以上生物粒子的捕集效率大于90% |
切割粒径 | 在气流100L/min的时候Da50=1.1μm; 在气流150L/min的时候Da50=0.65μm; 在气流200L/min的时候Da50=0.43μm |
定时功能 | 1秒-99小时59分59秒 |
采集 | 双路同时采集 |
流量控制 | 手动调节 |
采集高度 | 备可升降云台,可根据现场情况调节采样头高度3米(或4米选配) |
配置清单:
主机一台;外置泵一台;定时器 一个;三脚架(2米)一支;三脚架(3米)一支;仪器箱两个;连接管四根;浓缩器一台;云台 一个;托盘一个;保修卡、合格证、说明书
高效率玻璃冲击瓶捕集装置
高效率玻璃冲击瓶捕集装置的特殊设计,它需要一台高流量音速的空气采样帮浦,用来捕集空气中微生物(如 花粉、病毒)与其副产物如内毒素、霉菌毒素及其他碎片,以供进一步分析。
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有三个切线式弯度的喷嘴头,具决定性的或音速(sonicflow)的小孔,每孔允许4.2公升/分钟的空气通过共同组成的流量,达到约12.5公升/分钟的流速。容许有效捕集总生物气胶或活生物气胶有效时间达8小时以上。
作用:
生活生产
微生物对人类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