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µ-Slide血管生成 现货
µ-Slide血管生成 现货
应用领域
- 管形成分析
- 3D细胞培养
- 免疫荧光染色
- 发芽测定
- 贴壁细胞的活细胞成像
想知道是否应在应用中使用玻璃或聚合物底部?在这里找到。
技术指标
外形尺寸 | 25.5 x 75.5毫米2 |
孔数 | 15 |
容积内孔 | 10微升 |
内孔直径 | 4毫米 |
内孔深度 | 0.8毫米 |
体积上井 | 50微升 |
直径上井 | 5毫米 |
生长区内井 | 0.125厘米2 |
涂膜面积为10 µl | 0.23厘米2 |
底部:ibidi聚合物盖玻片 |
定义并打印实验设置
了解更多
请在此处找到有关血管生成测定的计划,进行和数据分析的更多详细信息。
在此处下载完整的“血管生成”应用指南,以PDF格式。
技术特点
- 标准幻灯片格式
- 紧密配合盖子以减少蒸发
- 5毫米孔内的4毫米孔
- 几何形状可以吸取均匀的0.8毫米厚的凝胶层*
- 提供均匀的细胞生长
- 兼容染色和固色
- 出色的光学性能,用于显微镜
- 与多通道移液器兼容
- 由生物相容性塑料材料制成:无胶,无泄漏
- 适合于与各种类型的凝胶使用*(例如,基质胶®,胶原,琼脂糖)
- 也可提供96孔格式:µ-Plate血管生成96孔
*本产品不含凝胶基质。
聚焦的每个细胞:
µ-Slide血管生成的原理
μ-Slide血管生成具有专门的几何结构,可轻松,方便且可重现地进行试管形成实验。对于发芽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和常规3D细胞培养,它也是理想的选择。
将凝胶吸取到内部孔中并使其凝固后,可将细胞接种在其顶部以进行管形成分析。由于“一口井”技术,每孔所需的凝胶量减少到只有10微升,这是常规多孔板所用量的10%。
此外,没有形成弯液面。这样可确保形成均匀厚的凝胶基质,所有细胞都在一个光学平面上,从而形成可重复的细胞培养条件。μ-幻灯片血管生成可用于机智?所有常见的水凝胶基质,如基质胶®,胶原蛋白凝胶,琼脂糖凝胶和透明质酸凝胶。
µ-Slide血管生成仪具有15个孔,可用于低通量分析。对于大规模应用,ibidi提供了μ-Plate血管生成96孔。
µ-Slide血管生成可广泛应用
管形成分析
对于试管形成实验,将内皮细胞接种在10 µl凝胶层(基膜样表面)的顶部,在此处形成毛细管样结构。典型地,基质胶®被使用。细胞的管形成能力可用于分析各种药物的促血管生成或抗血管生成潜力。
在此处查找更多详细信息:
有关实用的详细信息,请观看ibidi电影Performing an Anangiogenesis Assay(MV 15)。在我们的应用手册中,您将找到有关设置,优化,数据分析和试管形成分析的详细信息:
- AN 19:µ-Slide血管生成中的管形成分析(PDF)
- AN 05:µ板血管生成96孔中的管形成(PDF)
- AN 27:成管分析的优化和数据分析(PDF)
相位对比图像显示以及与在Matrigel HUVEC细胞的μ-幻灯片血管生成的一个®管形成测定中孵育12小时后。
在µ-Slide血管生成中的试管形成试验中,由HUVEC细胞组成的单链的相衬对比度(上)和荧光显微镜检查(下)。F-肌动蛋白的细胞骨架被染成绿色,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发芽分析
使用µ-Slide血管生成可以方便地分析细胞簇的发芽潜力。为了进行发芽测定,在成像之前,将球状体或组织块(例如,来自主动脉)放置在凝胶基质上或直接放置在凝胶基质中。
3D细胞培养
在许多情况下,与2D细胞培养相比,3D环境更类似于体内情况。µ-Slide血管生成是一种简单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用于培养和显微镜检查凝胶基质中嵌入的细胞。凝胶层直接连接到上方的介质储存器,从而可以通过扩散快速轻松地交换介质。
除了仅具有一种细胞类型的培养物外,还可以在共培养实验中研究不同细胞类型(例如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侵袭行为。
或者,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3D凝胶基质(例如,基质胶或胶原蛋白)创建三明治培养物。
同样,可以固定非粘附细胞,例如血细胞或细菌,以提高显微镜的通透性。
免疫荧光染色
为了分析管形成或3D培养实验的结果,可以在µ-Slide血管生成中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梢越赴潭ú⒅苯釉谀荷匣蚰褐腥旧?,然后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成像。
聚焦细胞
当使用少于10 µl的凝胶填充µ-Slide血管生成的内部孔时,可以培养少量细胞并将其聚焦在柔软的凝胶表面上。
低容量显微镜室
µ-Slide血管生成也可以用作没有任何凝胶的小体积显微镜腔,这对于需要少量小孔的实验非常有用。
注:杨清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