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農村污水處理面臨的八大問題及相關建議
閱讀:1490 發布時間:2019-6-4一、農村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
1、農村污水處理的工程量大
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虧欠,因此很多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項目不要建設室外排水設施(包括污水收集管道和污水處理設施),還可能會延伸到室內的衛生間改造;
②中過6億人口在農村。所以,工程量巨大,施工復雜,這就增加了農村污水處理的工程量。
2、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單位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高
以村落為主要集聚形式的農村,其人口規模與居住密度都遠低于城市。除土地成本以外,在相同出水水質要求下,污水處理設施的單位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普遍高于城市。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在很多情況下是對現村莊的改造,涉及對現道路和綠化等設施的破壞與恢復,從而使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單位造價大幅提升。總體而言,按人均或戶均投入計算,農村污水處理的成本要高于城市污水處理的成本。
3、農村污水治理組織實施成本高
農村污水處理在管理功能上涉及基礎設施、衛生健康、環境保護、水利與水源、農村與農業等多個方面,然而目前政府管理體制并未將污水處理系統的多個環節和多種功能按照不同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進行機結合,農村污水處理同時存在條塊分割、組織不力、監管缺位等現象。此外,農村污水處理具農村工作的一般性征,與城市相比,農村情況復雜,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和基層干部的管理水平不及城市,使得農村污水處理組織實施的難于城市。因此,農村污水處理組織實施成本高于城市污水處理。
4、農村污水處理資金能力低
經費短缺一直是制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難題。約 60 個建制村,其中很多村缺乏必要的設施,迫切需要資金。由于沒科學的集資機制和渠道,民間資金難以投入,單純依靠財政預算,對于地方財政困難的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難度大。
5、農村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不夠成熟
我農村污水治理工作起步較晚,對于污水治理的意識還是相對薄弱,同時也缺乏在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方面的深入研究。人提出借用外的經驗,盡管外已經形成了一套的、成熟的污水治理體系,但是并不完適用于我農村現狀。的污水處理技術不一定是效的,只符合我農村現狀的低耗的污水處理技術才是好的。探索率、低投入、低運行成本,適用于分散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仍是我農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方向。
6、農村污水處理缺乏規劃指導
在目前的農村污水處理實踐中,存在以下幾種突出的規劃問題,即過度依賴集中處理模式,忽視分散污水處理技術的;集中污水處理系統布局不,存在城鄉分割、行政區劃分割的現象;在農村分散污水處理中套用城市的規劃技術,導致不恰當的污水處理規模和處理深度;對污水處理過程理解片面,管網建設和后期運維跟不上水規模,導致多數污水“建而不用”。
7、農村污水處理缺乏技術指導
在實踐中存在兩大誤區:
① 成本與技術誤區。污水處理屬于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建成后的設施應能夠正常運行,且使用壽命應保持在二、三十年以上。如因資金不足和急于求成導致效建設,則是較大的浪費;相反,則是盲高投入,照搬城市污水收集處理的方式與技術模板,或試圖以昂貴的設備投資和動力消耗來減少精細化管理的需求。
② “因地制宜”誤區。農村污水處理過分強調并片面理解“因地制宜”,技術五花八門,導致、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均形不成規模效應,不利于降低投資與運行。盡管目前農村污水分散處理工藝、設備材料、運行管理等方面均不存在難以克服的技術難特點,但一些常見的成熟工藝技術仍難以發揮應的效果,這與、施工及服務質量控制不嚴相當大的關系,從而大地挫傷了政府投資分散污水處理的積性,同時也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8、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不完善
大中型城鎮污水處理的運行管理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技能,且人員數量應滿足污水處理的需要。但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主體較多,既鄉鎮政府、鄉鎮或流域水務站,也村委會,權責不對等容易造成推諉扯皮、管理失效等現象。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人員多以當地村民為主,缺乏相關知識以及設備操作管理的相關技能,能負責設備的日常看護工作,難以勝任水平的系統維護,導致污水波動以及出水水質不達等問題。
二、加強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的相關建議
(一)科學地確定污水排放,降低農村污水處理。如果農村所在地區不是控制區域或熱特點地區,排放可根據當地情況予以適當降低;如在封閉及半封閉水體區域,可考慮脫氮除磷的要求;而在開放式水體區域,可適當降低氮、磷等關,簡化運行管理、節省工程投資和運行。各政府安排專項資金,確保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維護。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應從農村實際特點出發,堅持“低投入、低成本、重回用、易管理”的原則,從工藝選擇、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做好統籌規劃,使農村水污染治理步入“建得起、用得起、管得起、”的良性發展軌道。
(二)因地制宜地采用的處理工藝。鼓勵積探索適合本地特點的污水處理的工藝,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總結,形成多樣化、系列化能夠適應不同區域、不同地理環境要求的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在采用污水處理工藝時,必須做到因地制宜,既節省投資,又便于管理。如在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時應選擇污泥產量少的工藝和微動力、動力污水處理工藝。中水處理規模應根據用水定額及需求經計算后確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浪費,中水回用工藝應根據回用對象、投資、運行以及管理復雜程度等問題選取。
(三)加強培訓和監督檢查。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管護人員的培訓力度,使能熟練掌握相關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以充分發揮設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于弄虛作假,應付檢查的行為要嚴肅查處,追究關人員的責任。
(四)加強引導,增強農民的主人翁地位。加強宣傳,使農民認識到農村污水處理的重要意義,別是對其自身及子孫后代的意義。引導農民認識到水的品性、水處理服務的業性,在為農民提供污水處理設施的同時,鼓勵和引導農民逐漸支付力所能及的運行管護。同時還要引導農民改變以往不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污水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