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波長激光拉曼光譜儀在材料分析、化學研究、生物醫(yī)學等眾多領域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而其中波長的合理選擇直接影響著儀器的性能與應用效果。以下探討一下其波長選擇的相關要點及常見選擇情況。
一、波長選擇的考量因素
1、樣品特性適配不同的樣品具有各自分子振動模式以及拉曼散射特性,所以波長選擇需充分考慮樣品本身。例如,對于一些有機化合物,像含有共軛雙鍵結構的分子(如苯系物等),較短波長(如紫外波段)的激光往往能更好地激發(fā)其分子振動產生較強的拉曼信號,因為紫外光的能量較高,能更有效地與這類分子的電子躍遷耦合,增強拉曼散射強度。而對于一些無機晶體材料,比如碳材料(石墨烯、碳納米管等),近紅外波長的激光可能更為合適,它可以減少激光對樣品的熱損傷,同時能精準探測到材料中碳原子的晶格振動等關鍵信息。
2、熒光干擾規(guī)避許多樣品在受到激光照射時會產生熒光,而熒光背景會嚴重干擾拉曼光譜的檢測與分析。在選擇雙波長激光拉曼光譜儀的波長時,要盡量避開容易誘發(fā)樣品產生強熒光的波長范圍。一般來說,通過實驗或者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樣品在不同波長激發(fā)下的熒光情況,選擇熒光較弱甚至無熒光干擾的波長來進行拉曼光譜采集。比如某些帶有芳香環(huán)結構的生物分子,在可見光范圍內熒光較強,那就可以考慮選用紅外或者紫外特定波段的激光波長,以避免熒光掩蓋拉曼信號。
3、檢測靈敏度需求如果需要對低濃度的樣品成分進行拉曼光譜檢測,那就要求所選波長能夠激發(fā)樣品的拉曼信號,提高檢測的靈敏度。通常,選擇與樣品分子極化率變化較大的振動模式相匹配的波長,能夠增強拉曼散射效率,使得微弱的拉曼信號更容易被檢測到。例如在對一些痕量的藥物成分分析中,經過仔細篩選波長,讓拉曼光譜儀可以精準捕捉到藥物分子特征振動對應的拉曼峰,哪怕樣品量極少也能準確識別。
4、儀器性能匹配雙波長激光拉曼光譜儀自身的光學系統、探測器等部件對波長也有一定的限制和最佳適配范圍。要考慮儀器所能提供的穩(wěn)定激光輸出波長范圍,以及探測器在不同波長下的響應靈敏度和量子效率等因素。比如有些探測器在近紅外波段的響應更佳,那在選擇波長時就可以適當傾向于近紅外區(qū)域,以保證整個光譜檢測系統能高效、準確地工作,充分發(fā)揮儀器的性能優(yōu)勢。

二、常見的波長選擇方案
1、紫外波段(如244nm、266nm等)
適用于具有較強電子躍遷吸收的有機分子、半導體材料等的研究。例如在研究一些新型的有機發(fā)光材料時,紫外波長的激光能夠激發(fā)材料中的電子躍遷,進而通過拉曼光譜分析其分子結構變化以及相關的振動模式,為優(yōu)化材料性能提供依據。不過,紫外激光由于能量較高,使用時需要注意對樣品可能造成的損傷問題,且儀器的光學元件在紫外波段的透過率等性能也需要重點關注。
2、可見波段(如532nm、633nm、785nm等)
這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波長范圍。532nm波長常用于一般的有機化合物、生物樣品等的拉曼檢測,它能提供較好的拉曼信號強度,并且多數樣品在該波長下的熒光干擾相對可控。633nm波長則在一些生物醫(yī)學研究中比較常用,比如對細胞組織、蛋白質等的拉曼分析,其對生物樣本的適應性較好,能在減少熒光干擾的同時獲取有價值的拉曼光譜信息。785nm波長近紅外光,對于一些易受光損傷或者熒光較強的樣品來說是較好的選擇,像在對文物保護材料、某些光敏性藥物等進行無損檢測時,785nm波長可以在避免破壞樣品的前提下開展拉曼光譜分析。
3、近紅外波段(如1064nm等)
主要應用于對紅外活性較強的物質、一些特殊的無機材料以及需要長波長穿透深度的場景。例如在對較厚的陶瓷材料、多層復合材料等進行內部結構分析時,1064nm波長的激光能夠憑借其較長的波長深入樣品內部,激發(fā)出不同層材料的拉曼信號,幫助研究人員了解材料內部的組成和結構分布情況。
總之,雙波長激光拉曼光譜儀波長的選擇要綜合考量樣品特性、熒光干擾、檢測靈敏度以及儀器性能等多方面因素,根據具體的研究或檢測對象靈活確定合適的波長組合,從而充分發(fā)揮該儀器在分析檢測領域的強大功能。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