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限度检验,定量微生物检验方法,待检的微生物在固体表面上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后,才能够得到定量的数值。
1.筛选菌株的原理
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在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把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把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只有能够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在无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够生长。
选择培养基应用实例
①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②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③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出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
?、艿迸嘌哪持钟煞治囟ɑС煞质?,也具有分离效果。如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而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得到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⑤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抽样检测法或血球板计数法)
?、僭恚豪锰囟ㄏ妇剖寤蜓赴剖澹谙晕⒕迪录扑阋欢ㄈ莼难分形⑸锸?。
②方法:用计数板计算。
?、廴钡悖翰荒芮炙谰牖罹?。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僭恚旱毖返南∈投茸愎桓呤保嘌砻嫔さ囊桓鼍洌丛从谘废∈鸵褐械囊桓龌罹?。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操作:
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图片×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注意: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设立重复组: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时,要至少涂布3个平板作重复组,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2)对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比照实验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①判断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需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进行培养。
?、谂卸涎≡衽嘌欠窬哂猩秆∽饔?,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接种后培养,观察两种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3)在微生物数量测定时,应选取具有合适的菌落数的培养基,如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30~300个菌落数为宜;霉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10~100个菌落数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