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莞市广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博力谋 PID调试的心得体会
一向想把这几年在实践现场作业的经验教训和我的同行们共享交流,今日我就来谈下博力谋进程操控外表在实践使用上的一点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期望能给大家点启示和参阅!
首要我想谈下操控模型概念,在工业操控领域咱们会针对客户需求会树立个模型,把操控目标,操控目标,以及影响参数都考虑并加入操控模型中,并针对设备及操控目标的特色选用相适合的核算算法并经过核算机模拟树立的操控模型。说白了就类似于咱们对不一样的螺丝用相对应规格的螺丝刀去拧就行了!
PID算法:即是依据这样一个操控模型发展出来的通用操控方法,所谓PID: P代表(份额(proportion)、I积分(integration)、D微分(differentiation)。函数:OT(t)=kP[DE(t)+1/TI∫DE(t)dt+TD*DE(t)/dt] ,OT为输出值,PV为丈量值,DE为偏差值=PV-SP(设定值)。 由此公式可见,输出的大小和丈量的偏差值DE有着亲近的,操控的精髓即是经过丈量反应PV值,并不断的对比SP值,做不断缩小DE值的进程。
PID调整的艺术:每个工程师都会调整PID,但不一样的行业不一样的设备组合,甚至现场调试的时刻长短及经验都决定了一个工程师调整PID的水平缓艺术!
这张图分别是3种PID调试进程中PV/SP(T)调整曲线图,蓝、红、黑代表不一样的PID参数下,zui终设备调试的效果。毋庸置疑,红色代表*的PID曲线,为何呢?
1)蓝色曲线阐明设备在调试进程中发生了过冲,因为P值调的过大,呼应时刻是zui快的但负效应是随后发生了震动,这样的PID参数是不利于设备寿数的而且这样的震动极其容易形成设备失控,下面即是失控的震动曲线
假如发生震动咱们该怎么办?依据我个人的经验,解决的方法是先固定ID,调小P,当P调整到一个值震动不再发生的时分,固定P值,调大I值,晓得震动消除,操控精度维持在设计范围内即可。
2)黑色曲线阐明PID调理进程缓慢,虽然zui终也能到达理想的设定值,但效率低下且若全部设备生产进程呈现个输入变量,比方一次时间短设备停摆或者加入了某些参数发生了改变,那PV的调整又要经历个绵长的进程,不说这样的调试是个低效率的进程,且在此形成的浪费也是*可以避免的,这都是客户所不能容忍的。解决的方案,即是在固定ID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进步P的值,让全部操控回路的呼应时刻缩短。假如在此调整进程中呈现差错偏大的状况,可在固定P值的前提下,适当进步I的值让差错得到有效消除。
PID进程外表中的自整定、自学习功用:博力谋所以系列的进程操控外表都有自学习自整定的功用,英文简称AT功用。这里就有个误区了,客户觉得AT功用很好用,很简单,只要用AT就不用再人为干涉手动调整PID参数了,可以偷懒了。这是不对的,任何一款外表的AT功用都不能*代替工程师的经验调整,也不能为您带来*PID调理曲线。AT只是个东西,而不是zui终解决方法,AT是个能帮助工程师在现场调理进程大大节约时刻进步效率的东西,比方你在调一套设备的时分,你可以先打开AT功用,在AT功用自动调整结束后观察设备差错DE状况再依据前文介绍的方法微调PID就可以调整出*参数。这样大大节约了时刻,也进步了曩昔没有AT功用而手动调整进程的低效率。
关于死区时刻DB的使用:其实很简单,有些设备比方马达,风机,电机等等,咱们不期望它们频繁的启停,那样对设备的寿数是不利的。但咱们又需要PID的进程调整来进步精度,进步产品的质量,那咱们就需要用到了DB。DB的定义即是在必定的设定值范围内不受PID的影响,举例来说,我的换热器出水温度我只需求操控在50-60度之间,那我蒸气管道的操控我在差错10度内不需要做PID输出操控,那我的DB可以设置为5,设定值设置在55,这样DB在+5度范围内不受PID影响,这样就确保我泵阀不需要经常启停,延迟了使用寿数。
以上即是我在日常作业调试进程中的一点点积累和经验,调试的要害不在于调试设备,更重要的调试自己的心态!遇到任何对比棘手的状况,都要冷静应对,仔细观察,耐性查看和调试。有时分客户遇到些状况当然会急,假如你作为一个调试工程师也着急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后再动手往往事半功倍。有时分客户会发脾气,你也要了解,毕竟人家花了很多资金和精力,成果设备工作不满意,这个时分你在现场调试必定要有很强的抗干扰才能,不能为外界影响,做到心里只要回路图和设备,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就行。一向想把这几年在实践现场作业的经验教训和我的同行们共享交流,今日我就来谈下博力谋进程操控外表在实践使用上的一点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期望能给大家点启示。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