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11397564
吴女士 (销售)
- 电话:
- 010-66024083
- 手机:
- 18911397564
- 售后电话:
- 400-606-1323
- 传真:
- 010-66024083
- 联系我时,
- 告知来自化工仪器网
- 个性化:
- www.beiguang17.com
- 手机站:
- m.beiguang17.com
IEC60587,ASTMD3638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污染液的使用说明
阅读:108发布时间:2025-7-24
IEC60587,ASTMD3638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如按IEC60587,ASTMD3638等标准)中使用的污染液(也称电解液或导电液)是试验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配制、使用和维护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下是污染液使用的详细说明:
一、污染液的性质与作用
1.成分:通常由分析纯级的氯化铵和烷基萘磺酸钠(或异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溶解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配制而成。
2.作用:模拟环境中的污染物(如灰尘、盐分、潮湿)在绝缘材料表面形成导电通路。在施加高电压下,促使材料表面产生漏电流、局部发热、碳化,最终形成导电性电痕(起痕),从而评估材料的耐电痕化能力。
3.关键参数:污染液的电阻率是其最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漏电流大小和起痕速度。标准(如IEC60587)规定了污染液电阻率的要求(通常为3.95±0.05Ω·m,对应质量浓度约为0.1%NH?Cl+0.02%润湿剂)。
二、污染液的配制
1.水源要求:必须使用高纯度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普通自来水中含有杂质离子,会严重影响电阻率,导致测试结果无效。
2.试剂要求:使用分析纯(AR)或更高纯度的氯化铵和指定型号的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钠)。
3.标准配方(以IEC60587为例):
氯化铵:`(0.1±0.002)g`
烷基萘磺酸钠(例如:二异丁基萘磺酸钠):`(0.5±0.002)g`(注:这是较旧的配方,电阻率约为3.95Ω·m)
或异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常用替代润湿剂):`(0.1±0.002)g`(注:这是较新的常见配方,电阻率也约为3.95Ω·m)
去离子水:`1000ml`
4.配制步骤:
1.准确称量所需质量的氯化铵和表面活性剂。
2.取适量去离子水(约总配制量的80%)于洁净的烧杯中。
3.将称量好的氯化铵加入水中,搅拌至溶解。
4.将称量好的表面活性剂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充分搅拌直至溶解和分散。表面活性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剧烈的搅拌才能溶解均匀。
5.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剩余的去离子水多次冲洗烧杯并入容量瓶,定容至标线。
6.混匀:盖紧瓶盖,反复倒置容量瓶多次,确保溶液均匀混合。
7.测量电阻率: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导率仪/电阻率仪,在`(23±1)°C`下测量溶液的电阻率。必须确保电阻率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如IEC60587要求`3.95±0.05Ω·m`)。如果超出范围,需检查水质、试剂纯度、称量和配制过程,重新配制。
8.标识:在配制好的溶液瓶上清晰标注:名称、浓度(或电阻率值)、配制日期、配制人、有效期。
三、污染液的使用(滴液过程)
1.试验前准备:
检查滴液装置:确保滴液针头清洁、无堵塞、无弯折。检查滴液管(如硅胶管)无老化、无渗漏。
确认滴液高度:根据标准(通常为30-50mm)调整滴液针头到试样表面的垂直距离。
设定滴液间隔时间:根据标准要求(通常为30±5秒)精确设定自动滴液器的滴液间隔。
设定滴液体积:使用精密移液器或天平校准,确保每滴污染液的体积符合标准要求(如IEC60587要求`20+0/-2mm3`,约为一滴)。滴液体积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检查污染液:使用前再次确认污染液瓶标签信息(特别是日期和电阻率),观察溶液是否澄清、无沉淀、无浑浊、无絮状物。如有异常,禁止使用。
2.滴液操作:
将配制好并确认合格的污染液装入滴液系统的储液瓶(避光瓶)。
排空管路气泡:启动滴液装置,让污染液充满管路并排出所有气泡,直到滴液针头能稳定、准确地滴出单滴液滴。
定位滴液点:将滴液针头精确对准试样上两电极中间的位置(通常在两电极连线中点上方)。
开始试验:启动高压电源和滴液计时器。污染液将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滴落到试样表面两电极之间。
监控: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滴液情况:
是否准时滴落?
每滴体积是否均匀一致(目测大?。??
是否准确滴落在预定位置?有无偏移?
滴液针头是否有挂液、飞溅现象?
试样表面液滴是否在两电极间形成连续的液桥?
记录:如发现滴液异常(如未滴、滴偏、滴量过大/过小、挂液严重等),应记录在案,该次试验结果可能无效,需要排查原因后重做。
四、污染液的储存与管理
1.储存条件:
容器:使用棕色玻璃瓶或避光塑料瓶(如HDPE,PP)储存。避免使用普通透明玻璃瓶,以防光照影响。
环境:密封储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理想温度为15-25°C。避免高温、阳光直射和冷冻。
2.有效期:
新配制的污染液,在严格避光、密封储存条件下,有效期通常不超过4周(28天)。
强烈建议每次试验前或定期(如每周)测量污染液的电阻率。一旦电阻率超出标准允许范围(如超出`3.95±0.15Ω·m`或更严格的要求),必须立即废弃,即使未到4周。
如果溶液出现浑浊、沉淀、絮状物、异味等任何物理变化,必须立即废弃。
3.使用中的污染液:
滴液储液瓶中的污染液,建议单次试验后即废弃,或在同一批次样品连续测试的当天使用完毕。切勿将未用完的污染液倒回母液瓶中,以免污染母液。
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尤其是在滴液瓶开口处)会加速污染液变质(蒸发、吸收CO?、微生物滋生等)。
4.废弃处理:废弃的污染液含有氯化铵和表面活性剂,应按照实验室危险化学废液的管理规定进行收集和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五、重要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1.水质是根本:使用不合格的水(如自来水、纯度不够的去离子水)是导致污染液电阻率不合格的最常见原因。务必保证水源纯度。
2.试剂纯度与称量精度:使用低纯度试剂或粗放称量会导致浓度不准,电阻率偏离。使用精确的分析天平(至少0.001g精度)。
3.充分溶解与混匀:尤其是表面活性剂,需要耐心搅拌至溶解均匀,否则会影响液滴在试样表面的润湿铺展效果和电阻率。
4.温度影响:电阻率受温度影响显著(约2%/°C)。测量电阻率时必须在标准规定温度(通常是23°C)下进行,或进行温度补偿校正。试验室温度也应尽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5.避免污染: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器具(烧杯、容量瓶、搅拌棒、滴管、储液瓶等)必须绝对洁净,防止引入杂质离子。取用污染液时使用专用、洁净的器具。
6.滴液系统的维护:定期清洁滴液针头和管路,防止结晶、沉淀物堵塞。检查硅胶管是否老化发粘、渗漏。校准滴液体积和间隔时间。
7.新旧标准差异:注意不同标准(如IEC60587新旧版本、ASTMD3638)或客户特定要求可能对污染液配方(特别是润湿剂种类和用量)或电阻率有细微差别。务必使用试验所依据的标准中规定的配方和参数。
8.安全:配制和使用污染液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虽然浓度低,但氯化铵溶液仍有一定刺激性。
总结:
污染液是高压漏电起痕试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严格遵循标准要求进行配制、精准控制电阻率和滴液参数、规范储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保持系统和器具洁净、及时废弃变质溶液,是获得可靠、可比、可重复的耐电痕化试验结果的基本保障。操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污染液的管理和使用细节。
务必参考你所执行的具体测试标准的最新版本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