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tài)
撫生試劑-中科院地化所等建立定量研究地-氣間汞交換通量的新方法
閱讀:159 發(fā)布時間:2014-3-12汞是一種可在地表與大氣間雙向交換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其大氣來源包括自然源和人為源。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自然源排放占向大氣釋放總量的2/3,由于受當前測量方法的限制,不同學者的估算結果差異極大。地-氣間汞交換通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動力學通量箱法,微氣象學法,激光法等。由于測量簡便、可應用于不同類型地表,動力學通量箱法被學界廣泛采用,也是當前估算研究數(shù)據(jù)的主要來源。然而,傳統(tǒng)動力學通量箱方法由于隔絕地表與大氣環(huán)境,測定結果只在一固定摩擦風速下進行,不能真實反映影響通量的環(huán)境因子,因而也不能真實反映地-氣間的汞交換量。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馮新斌研究員課題組同美國Lamar大學的Che-Jen Lin教授研究組合作,建立了定量測定地表土壤與大氣間汞交換的新型動力學通量箱方法。該方法通過模擬設計通量箱內部流場以定量通量箱內部地面摩擦系數(shù),再通過模型運算將真實大氣環(huán)境下地表的摩擦系數(shù)與新型通量箱的測定通量關聯(lián)。實驗結果表明,新型通量箱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內部流場。該研究提出獲得可控流場的設計,其測定結果可與大氣地表摩擦系數(shù)進行模型運算。通過模型運算,在高摩擦風速的大氣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動力學通量箱低估了地表向大氣釋放量(1-3倍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