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解装置是石油化工领域将重质原料(如重油、渣油)转化为轻质烯烃(乙烯、丙烯)、汽油等产品的核心设备,具有高温、高压、介质易燃易爆 / 腐蚀性强、设备结构复杂等特点。其维修保养需结合设备运行特性,以 “预防为主、按需检修、安全优先" 为原则,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下是系统的维修保养要点:
日常维护是避免设备突发故障的关键,需由操作岗与巡检岗协同执行,重点关注 “参数稳定、无泄漏、无异常磨损"。
核心参数记录:每小时记录反应器入口 / 出口温度(通常 500~650℃)、再生器压力(0.1~0.3MPa)、原料进料量、催化剂循环量、主风机出口压力、锅炉蒸汽温度 / 压力等,偏差超 ±5% 时立即排查(如热电偶故障、阀门卡涩)。
异常波动预警:通过 DCS 系统监测压力骤升 / 骤降(可能因催化剂架桥、管道堵塞)、温度局部超温(可能因结焦或局部反应加剧),及时关联设备状态(如反应器衬里是否脱落导致热损失)。
转动设备:主风机、增压机、原料泵等转动设备,每日听诊运行声音(无异常杂音)、测量轴承温度(≤70℃,滚动轴承≤80℃)、检查振动值(≤4.5mm/s),记录润滑油液位(保持在油窗 1/2~2/3)、油质(无乳化、无杂质)。
静止设备:反应器、再生器、分馏塔等静置设备,检查外壁保温层是否完好(避免局部过热或散热过快)、裙座有无腐蚀(尤其底部与地面接触处)、支吊架有无松动(防止设备位移)。
管道与阀门:检查管道有无变形(高温下蠕变)、阀门开关状态(与中控指示一致),特别是高温球阀、蝶阀的阀杆润滑(每周加注高温润滑脂,如二硫化钼基脂)。
根据设备运行负荷与腐蚀 / 磨损速率,制定 “月度、季度、年度" 三级检修计划,结合离线检测与部件更换。
安全附件校验:校验安全阀(起跳压力偏差≤±3%)、压力表(精度等级≥1.6 级,每 6 个月强制检定)、爆破片(检查有无变形,按厂家建议周期更换,通常 1~2 年)。
过滤器清理:原料过滤器、催化剂过滤器(拦截催化剂粉末)每月拆开清洗滤网(200~400 目),避免堵塞导致进料量下降。
仪表校准:温度传感器(热电偶 / 热电阻)、压力变送器、流量孔板(如进料流量计)每月校准一次,确保测量误差≤±1%。
转动设备深度检查:对主风机、烟气轮机等关键机组,解体检查轴承游隙(滚动轴承游隙≤0.1mm)、叶轮磨损(叶片有无冲刷、裂纹)、轴封磨损量(机械密封端面磨损≤0.2mm),更换老化的润滑油(如 32 号透平油,油质检测指标:水分≤0.03%、黏度变化≤10%)。
管道腐蚀检测:对高温油气管道(如反应器出口管线)、蒸汽管道(1.0~4.0MPa),采用超声波测厚(每季度抽查 10% 焊口、弯头,壁厚减薄量超原始值 10% 需预警)、磁粉探伤(检测裂纹)。
阀门性能测试:关键调节阀(如进料调节阀、再生滑阀)季度进行 “开关响应时间" 测试(≤5 秒),检查阀芯磨损(冲刷量超 0.5mm 需修复或更换),确保流量调节精度。
年度大修需?;?7~15 天,结合 “风险评估 + 状态检测" 确定检修范围,重点解决长期运行积累的隐患:
催化剂(如 ZSM-5 分子筛)的活性与流动性直接影响装置效率,需重点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