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催化加氢反应装置是用于将二氧化碳(CO?)通过催化加氢转化为低碳烃、甲醇、甲酸等燃料或化学品的实验或工业设备。这类装置通常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压力、气体流量及催化条件,以下从核心组成、工作原理、典型应用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反应方程式:\(\text{CO}_2 + 3\text{H}_2 \xrightarrow[\text{催化剂}]{\text{200-300℃, 5-10 MPa}} \text{CH}_3\text{OH} + \text{H}_2\text{O}\)
装置特点:需高 H?/CO?比例(3:1),反应器出口设冷凝柱分离甲醇,未反应气体可循环利用以提高转化率。
反应方程式:\(\text{CO}_2 + 4\text{H}_2 \xrightarrow[\text{Ni/Co催化剂}]{\text{300-400℃, 1-5 MPa}} \text{CH}_4 + 2\text{H}_2\text{O}\)
装置特点:强放热反应,需高效控温系统(如流化床或带冷却夹套的固定床),产物 CH?可通过 GC-FID 检测。
反应路径:\(\text{CO}_2 + \text{H}_2 \rightarrow \text{CO} + \text{H}_2\text{O}\)(逆水煤气变换,RWGS)\(n\text{CO} + 2n\text{H}_2 \rightarrow \text{C}_n\text{H}_{2n+2} + n\text{H}_2\text{O}\)(费托合成)
装置特点:双功能催化剂(如 Fe-ZnO-ZrO?)或串联反应器,需分离 CO?和 H?反应生成的 CO,再经费托合成生成烯烃。
空速(GHSV):气体 hourly space velocity,控制反应物在催化剂床层的停留时间,通常为 1000-5000 mL/(g?h)。
压力影响:高压有利于提高 CO?溶解度和反应速率(如甲醇合成需 5-10 MPa),但需平衡设备耐压成本。
温度窗口:避免超温导致催化剂烧结,如 Cu/ZnO 催化剂长期使用温度不宜超过 300℃。
实验室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探索 CO?资源化利用路径。
工业示范:如煤制合成气耦合 CO?加氢制甲醇、生物质合成气制烃类等低碳技术。
碳中和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制氢结合,构建 “绿氢 + CO?" 合成燃料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