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温度性能:温度范围覆盖 - 70℃到 + 280℃,可精准模拟从低温到较高温的多样环境。温控精度达到 ±0.4℃,显示精度 ±0.05℃,能敏锐捕捉被测样品的细微温度变化。在温度转换速率上表现出色,-50℃至 + 200℃之间转换仅需 7 秒,大幅缩短测试周期,提升实验效率。
操作界面:配备 10 英寸高清彩色触摸屏,支持中、英、日等多种语言切换,操作模式包括手动模式、程序模式和远程控制模式。远程控制可通过以太网和 USB 实现,方便与实验室管理系统对接,同时支持测试程序的保存与调用,简化重复测试操作流程,人机交互便捷高效。
气流参数:出气流量标准配置为 5~18SCFM(2.36L/s~8.5L/s),还可根据需求选配 5~22SCFM(2.36L/s~10.4L/s),能为不同尺寸和类型的被测样品提供稳定、均匀的气流覆盖,确保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电源与气源:电源要求为 380VAC/50Hz,25Amp,3Phase,具备过流、过压?;すδ埽U仙璞肝榷ü┑?。气源需洁净压缩空气(经多级过滤,去除油脂、水分等杂质)或纯度≥99.9% 的氮气,气体含油量≤0.005ppm,压力露点<-45℃@6.2bar(90Psi),进气温度 + 5℃至 + 25℃,相对湿度 20% 至 60%,为设备运行提供可靠气源保障。
结构设计:采用半模块化设计,兼顾结构稳定性与维护便捷性,核心部件采用高品质耐温材料,提升设备使用寿命。运行噪音≤46dBA,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营造安静的工作环境。设备底部设有可调节平衡脚垫,减少运行时的震动影响,紧凑式机身设计节省占地面积,适合各类实验室布局。
应用领域:适用于芯片、集成电路、PCBs、MEMS、光通讯器件等的高低温冲击测试、特性分析和失效分析;在新能源材料、汽车电子组件等领域的可靠性测试中表现优异;同时也能满足高校和科研机构关于材料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热性能研究、温变特性分析等实验需求。
系统组成:完整系统包含主机、两根耐高低温柔性软管(可灵活调整测试角度)、可升降支撑臂(适应不同测试高度)、两个加热头(支持同步或独立工作)、多种尺寸的隔热风罩,以及一套基础数据分析软件(可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记录、曲线显示和简单报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