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chǎn)品關鍵字:
郵編:200000
聯(lián)系人:王小姐
電話:021-59989018
傳真:
手機:15201736385
售后電話:15201736385
留言:發(fā)送留言
個性化:www.shyskits.com
網(wǎng)址:www.shyskits.com
商鋪:http://www.mtfinger.com/st175729/
鏈球菌
最近更新時間:2012-12-17
提 供 商:上海研生實業(yè)有限公司資料大小:14.9KB
文件類型:JPG 圖片下載次數(shù):33次
資料類型:瀏覽次數(shù):395次
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膿性球菌的另一類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動物糞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種化膿性炎癥,猩紅熱,丹毒,新生兒敗血癥,腦膜炎,產(chǎn)褥熱以及鏈球菌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等。
一、生物學性狀
?。ㄒ唬┬螒B(tài)染色
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6~1.0um,呈鏈狀排列,短者4~8個細菌組成,長者有20~30個細菌組成。幼令培養(yǎng)物大多可見到透明質(zhì)酸形成的莢膜。無芽胞,無鞭毛,革蘭氏染色陽性。
?。ǘ┡囵B(yǎng)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有些為厭氧菌。營養(yǎng)要求較高。普通培養(yǎng)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長。zui適溫度37℃,zui適PH7.4~7.6,血瓊脂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園形突起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現(xiàn)象。
?。ㄈ┥磻?/p>
能發(fā)醇簡單的糖類,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汗或1%去氧膽酸鈉所溶解。這兩種特性用來鑒定甲型溶血型鏈球菌和肺炎球菌。
?。ㄋ模┛乖Y(jié)構(gòu)
主要有三種:
1.核蛋白抗原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各種均同,與葡萄球菌有交叉。
2.多糖抗原或稱C抗原系統(tǒng)族特異性抗原,是細菌壁的組成成份。對人致病的90%屬于A族,其次為B族,其它族少見。
3.蛋白質(zhì)抗原或稱表面抗M、R、T、S等四種不同性制質(zhì)的抗原組份,具有型特異性。是細胞壁的蛋白質(zhì)抗原,位于C抗原外層,同族可根據(jù)表面抗原不同進行分型,如A族鏈狀菌可據(jù)此分為60多型。
?。ㄎ澹┓诸?/p>
1.根據(jù)對紅細胞的溶血能力
?。?)甲型溶血性(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溶血環(huán),稱甲型溶血或α溶血。這類亦稱草綠色(Streptococcus viridans)。此類為條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透明的溶血環(huán),*溶血,稱乙型溶血或β溶血。這類細菌又稱溶血性(Streptoccus hemolyticus),致病力強,引起多種疾病。
?。?)丙型(γ-Streptococcus),不產(chǎn)生溶血素,菌落周圍無溶血環(huán),故又稱不溶血性(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s),一般不致病。
2.根據(jù)抗原結(jié)構(gòu)分類
按C抗原不同可分類A、B、C、D、E、F、G、H、K、L、M、N、O、P、Q、R、S、T等18個族。對人致病的大多屬于A族。A族又稱為化膿性(Pyogenic streptococcus)。
3.根據(jù)對氧需求分類又可分為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三大類。
?。┑挚沽?/p>
抵抗力,55℃可殺死大部分,對一般消毒劑敏感,在干燥塵埃中可存活數(shù)日,對青霉素、紅霉素、氯霉素、四環(huán)素等均敏感,耐藥性低。
二、致疾性與免疫性
?。ㄒ唬┲虏∥镔|(zhì)
A族有較強的侵襲力,可產(chǎn)生多種酶和外毒素。
1.M蛋白是細胞壁中的蛋白質(zhì)組份,具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細胞內(nèi)的殺菌作用。純化的M蛋白能使纖維蛋白原沉淀,凝集血小板,白細胞,溶解多形核細胞,并抑制毛細血管中的細胞的移動。M蛋白有抗原性,刺激機體產(chǎn)生型特異性抗體,并與變態(tài)反應疾病有關。
2.脂磷壁酸(LTA)與細菌粘附于宿主細胞表面有關,大多數(shù)LAT位于細胞膜和肽聚糖之間,通過肽聚糖孔伸展至細菌細胞表面,人類口腔粘膜和皮膚上皮細胞、血細胞等細胞膜上均有LAT的結(jié)合位點。
3.透明質(zhì)酸酶(Hyaluronidaes),能分解細胞間質(zhì)的透明質(zhì)酸,使病菌易于在組織中擴散。又稱為擴散因子。
4.鏈激酶(Streptokinase , SK),又稱溶纖維蛋白酶(Streptococcal fibrinolysin)是一種激酶,能激活血液中的血漿蛋白酶原,成為血漿蛋白酶,即可溶解血塊或阻止血漿凝固,有利于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耐熱,100℃50分鐘加熱仍保持活性。鏈激酶抗體能中和該酶的活性。
5.鏈道酶(Streptodonase)又名脫氧核糖核酸酶(Streptococcal deoxyribonuclease)。主要由A、C、G族產(chǎn)生。此酶能分解粘稠膿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膿汁稀薄易于擴散。產(chǎn)生的相應抗體有中和該酶的活性。用鏈激酶、鏈道酶制劑進行皮膚試驗作為測定機體細胞免疫的一種方法。
6.溶血素(Streptolysin)有溶解紅細胞,殺死白細胞及毒害心臟的作用,主要有“O”和“S”兩種。
溶血素O(Streptolysin O;SLO) 為含-SH基的蛋白質(zhì),對氧敏感,遇氧時一SH基即被氧化為-SS-基,暫時失去溶血能力。若加入0.5%亞硫酶鈉和半胱氨酸等還原劑,又可恢復溶血能力。溶血素O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動物試驗又證實對心臟有急性毒害作用,使心臟驟停。抗原性強,感染后2~3周,85%以上病上產(chǎn)生抗“O”抗體,病愈后可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可作為新近感染,或可能風濕活動的輔助診斷。
溶血素“S”(Streptolysin S,SLS)是一種小分子的糖肽,無抗原性。對氧穩(wěn)定,對熱和酸敏感。血平板所見透明溶血是由“S”所引起,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給動物靜注可迅速致死。注射小鼠腹腔,引起腎小管壞死。
7.致熱外毒素(Pyrogenic extoxin)曾稱紅疹毒素(Erythrotoxin)或猩紅熱毒素(Scarletfever toxin)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致病物質(zhì),為外毒素,使病人產(chǎn)生紅疹。該毒素是蛋白質(zhì),對熱穩(wěn)定,具有抗原性,則產(chǎn)生的毒素能中和該毒素的活性。但可分為A、B、C三種不同抗原性的毒素。無交叉保護作用。該毒素還有內(nèi)毒素樣的致熱作用,對細胞或組織有損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