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一家科研機構研究團隊利用胎兒臍帶血管里的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并加入 2個非致癌性基因,成功將內皮細胞轉變成干細胞,且免除有致癌風險基因,研究成果和干細胞研究同步。
中國臺灣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顏伶汝今天表示,2006年和2007年日本和美國分別宣布發現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干細胞的方法,這種干細胞功能與胚胎干細胞相差不多,因此被稱為干細胞,簡稱iPS細胞。
為了避免加入致癌性基因、又可以成功發展出干細胞,顏伶汝說,“國衛院”團隊利用胎兒臍帶血管里的人體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只需要利用2個非致癌性基因OCT4及SOX2,就可以把HUVEC內皮細胞轉變成干細胞,也不會讓細胞癌化。
不過,顏伶汝說,以日本的研究來說,必須加入 4個基因,才能把皮膚的纖維母細胞誘導成與胚胎干細胞類似的干細胞;但是,在4個基因中,包括c-MYC及KLF4卻有讓細胞癌化的能力,因此運用在臨床上仍有疑慮。
她說,因為HUVEC內皮細胞取自新生兒臍帶,具有取得容易的優點,且能夠成功避免有致癌疑慮的基因,這個干細胞也增加臨床應用的機會,像是可能發展出神經細胞、肝臟細胞等,甚運用在藥物測試。這項研究也是中國臺灣在這項領域*個杰出的成就,并且能和的干細胞研究同步。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