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品
暂无信息 |
学校食堂卖米饭“克克计较” 电子秤称重到克
昨日,重医大学城校区,学校食堂的米饭用电子秤称着卖 本报记者 胡健 摄
学校食堂的米饭用电子秤称着卖?新学期开始了,重庆医科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同学们为这事儿议论纷纷。有人戏谑地称别人是“斤斤计较”,而这食堂是“克克计较”。
这个学期一开学就这样了
开学的*天,同学们就发现了食堂的这个变化,有同学用手机拍下了师傅把碗放在电子秤上称饭的画面,放到了网上,这张图一下子就火了。
一个重医的同学把发给记者,说:“这就是我们学校!这个学期一开学就这样了。”
同学不愿意留名字,只告诉我们重医大学城校区只有一个食堂,总共3层,他平时都是在1楼吃饭,所以只看到1楼的师傅这样卖。而2楼、3楼是不是也用电子秤他不太清楚。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重医大学城校区,在1楼卖饭的地方,几个师傅正在做准备工作。我们问现在吃饭是不是要用电子秤来称,师傅指了指贴在橱窗上面的A4纸。
大碗5角,小碗3角
三个卖米饭的橱窗上都贴了这样一张A4纸,内容是:“重庆市教育后勤协会2008年指导价米饭500克/2.5元,重庆医科大学膳食科2008年定价为:米饭175克/0.3元,295克/0.5元。现仍执行2008年定价,予以规范量化。请广大师生监督(备有台秤)。”
zui下方还有8个大字: 节约粮食 谢浪费。
到“克”确实让人有些意外,从这张纸所写的内容上看来,现在食堂卖米饭分成2个档次,一个是装175克的小碗,另一个是装295克的大碗??醇颐窃诳凑飧鐾ㄖ?,师傅找来一大一小两个碗,指着粉色的那个说:“这个是大碗,5毛钱一碗。”又举起稍微小一点的橘红色那个碗说:“这个是小碗,3毛钱。”
我们又问电子秤在哪,师傅说过一会儿才会拿出来。
用电子秤主要是为了公平公正
下午4点25分左右,三车米饭已经被推到窗口前面,两个师傅正在整理餐盘。师傅拿起一个橘红色的小碗,用大勺往里面盛了一勺饭,正好一碗,“通常我们会再往里面加一点。”说着师傅又用勺子舀了大约1/5勺饭装入橘红色的小碗,这个小碗里的米饭就刚刚冒了一个。
另外一个师傅则给我们算了笔账:“我们买的是1.85元的米,一般来说1斤米可以做2斤米饭,不算其他的成本,基本上我们这个小碗一碗应该是3角2分钱的。175克可是有3两多哦。”
师傅还告诉我们,从这个学期开始,卖饭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电子秤,主要是为了公平公正,让同学们知道他打到的米饭符合贴出来的这个标准。
小碗米饭重310克,粘米粒的空碗100克
下午4点半,开始有同学排队买饭,因为大碗和小碗是分开排的,所以小碗米饭的后面排起了长队,大碗米饭后面就稍显冷清了。
我们看到,在两个窗口中间摆着一个台秤,但是同学们似乎都没有用这个台秤。
记者走过去,要求师傅舀一碗饭来称一下,师傅随手拿了碗稍微有点冒的米饭放在上面,显示为310克,远远超出175克的标准;继而又拿了一个用来装米饭的橘红色空碗,上面沾满了米粒,重量显示为100克。
一个女同学看到这个结果后显然有些吃惊,她愣了一会,小声地跟旁边的同学嘀咕着说:“我还以为说是175克肯定没有,没想到还有多的,误会了,误会了。”
“开始觉得食堂为了省钱,
现在觉得还便宜了一点”
随后记者又来到2楼、3楼的餐厅,发现这两个餐厅都没有摆放台秤,但是打饭的师傅所用的碗跟1楼的相同。一个师傅说,前几天楼上也摆了,实行了几天后,同学们都相信了,也就没有专门称了,如果同学有疑问还是可以拿来称的。
回到1楼后,我们找了几个同学询问。一个大二的男同学说,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肯定是食堂为了省钱才这样“精打细算”,因为大家不知道称出来的分量是含了碗还是没含碗的,不过刚刚看了碗的重量后他就放心了。“以前我要打5毛钱的饭,现在只打3毛。因为以前5毛喊的就是3两,而现在3毛钱175克,算下来应该是3两半,反正我是够吃了,嘿嘿,还便宜了一点。”
坐在隔壁的女同学有点不乐意地说:“不好的就是,小碗的分量太多,我一般都吃不完,不过偶尔也可以跟同学一起买一份,两个女孩子吃一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