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人优我强 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再获突破
2025年04月18日 13:47:0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4919

近日,我国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再获突破,实现了从优到强的跨越,为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次再热发电技术是当前火力发电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的蒸汽再次引入锅炉进行二次加热,使蒸汽温度和压力进一步提升,随后进入中压缸和低压缸继续做功。这项技术有利于延长蒸汽的做功行程,从而实现热效率提升,进而显著减少煤耗。是一种兼具环保效益以及能源灵活调节优势的技术。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关于二次再热技术的研究就已经被持续推进。而随着材料技术和控制系统的进步,近年来二次再热技术迎来了多次重要发展,并再次获得业内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在这一背景下,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在二次再热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而就在近日,我国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再获突破,实现了从优到强的跨越,为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根据国家能源集团近日公布的消息,“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近日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突破了二次再热机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灵活发电技术难题,形成660—1000兆瓦等级全谱系成套技术与装备。
据悉,该项目的突破集中体现在技术、装备和产业化应用三大层面。技术层面,研究人员通过通过重构热力系统,优化锅炉、汽轮机等关键设备设计,显著提升机组运行灵活性和调峰能力。并且实现了机组快速启停、深度调峰、高效灵活运行等关键指标,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对煤电的调节需求。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成套自动控制系统,并解决了高温金属材料安全裕度监测、变工况效率优化等难题,保障了机组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提升了机组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可靠性。
装备上锅炉、汽轮机等关键重大装备均实现了自主可控,更建成了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世界首台高效灵活660兆瓦二次再热机组和世界首台宽负荷高效灵活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提升了我国煤电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化层面,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至国内88%的现役及在建二次再热机组,覆盖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1000兆瓦机组、宿迁电厂660兆瓦机组等标杆项目。同时推动了二次再热发电技术的规?;⒉祷⒄?,巩固了我国的煤电产业技术地位,并有望实现每年节约标煤4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2400万吨、烟气主要污染物3500吨的效益成果,助力“双碳”目标。
总的来说,该项目成果是我国能源领域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标志着我国在先进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实现从优到强的跨度,不仅解决了煤电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难题,还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样未来该产业的后续发展也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87次发射 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进入运行轨道
8月4日18时21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帮助下,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025-08-05 10:32:02 -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委托祥浩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就“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项目预算550万元,项...2025-08-05 09:48:28
-
据悉,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在“人工智能 材料”交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25-08-04 14:40:25
-
中国工程院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
为了更好的管理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发展,近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2025-08-01 16:18:47 -
近日,西南大学植物?;ぱг罕究粕哦友蟹⒘艘恢帧澳谕馑小奔际?,通过创新性构建自然、智慧的双维攻防体系,实现烟粉虱的绿色防控。2025-08-01 11:44:4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2025年度理论物理专款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按照项目指南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申报。2025-07-31 13:46:2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