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2024年06月25日 11:14:29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281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三大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国家科技奖不仅是高??蒲惺盗Φ淖詈锰逑郑币彩撬涣鹘ㄉ璧闹匾晒?,因此,每年度的国家科学奖评审都是备受关注。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三大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三大奖”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对科技工作者科研水平和成果的最权威认定。奖项由国务院设立,每年合计评选数目不超过300项,竞争相当激烈。因此,“三大奖”的获奖情况也是衡量高??蒲兴?、创新能力及其对国家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
从获奖人员和成果总体情况看,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主要呈现3个特点:
一是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重要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厚积薄发,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继2001年度王选院士获奖之后,再度出现60后,薛其坤院士是历年最高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三大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奖中,45岁以下完成人超过一半。
三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人中,既有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灵奖”的顶尖科学家,也有在共建“一带一路”、生物技术等方面与我国深入合作的著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合作领域和国别分布广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以突出战略导向、提高奖励质量、净化评奖风气为重点,严格依规组织开展。评奖工作重点举措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一是突出国家战略导向。坚持“四个面向”,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提名和评审的重要原则,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优化评审组设置和评审委员会专家构成,强化重点领域。
二是完善提名机制。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压实提名者对提名材料把关、协助异议处理核查等责任,要求提名者与候选者所在单位对候选者政治、品行、作风、廉洁等情况做好审核把关。
三是加强评审把关。按照水平高、作风硬的要求严格遴选专家组建评审委员会,加强评审信誉管理,强化动态调整。加强评奖全过程监督,严格内控管理,强化纪律约束,加强对候选者的诚信审核,依规做好异议处理工作。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国家药监委综合司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2025年化妆品标准立...2025-07-31 18:48:42
-
7月30日,《自然》杂志刊登了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百微米级、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这一成果。2025-07-31 16:56:39
-
上海5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成立。2025-07-31 16:02:01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发布了《关于征集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指南需求的通知》。2025-07-31 15:55:01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18%,这一数据凸显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成效。2025-07-31 15:16:29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25年7月31日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2025-07-31 14:53: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