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首次发布!两项认证检测指数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较好
2024年06月13日 13:49:2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547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首次发布质量认证活跃度指数(简称CAI)和中国软联通发展指数(简称CSCI)。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在6月6日召开的2024年“世界认可日”活动暨中国认证认可大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首次发布质量认证活跃度指数(简称CAI)和中国软联通发展指数(简称CSCI)。这两项指数的发布,不仅为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标志着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其中,质量认证活跃度指数(CAI)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正相关,它以质量认证活跃程度来反映经济社会的质量与效益状况。2023年度,中国CAI整体得分为71.70,较上年增长0.26。从省域分布来看,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CAI得分位于全国前5,7个沿海省CAI位于全国前10名,显示出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明显优势。
CSCI指数则用于反映不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潜力。2023年度,我国地级以上城市CSCI综合得分为62.15,较上年增长0.23,较2021年增长0.33,呈现出平稳小幅增长的趋势。从省域对比看,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与安徽并列)为城市数量排名前五。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高质量发展潜力总体表现较好,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良好工业基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的城市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旺盛,高质量发展潜力较大。
据介绍,两项指数将为社会各界分析和观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工具,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高质量发展潜力,加快形成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在本届中国认证认可大会发布了我国认证认可及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情况。
在检验检测领域,2023年中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有53834家,同比增长约2%,其中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53015家。全行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700亿元,同比增长超9%;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027万余台(套),同比增长超7%;仪器设备资产原值达52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1%。
在认证领域,截至2023年底,全国认证机构共计1242家,同比增长超过10%;有效认证证书共计约376万张,同比增长接近12%;获证组织共计约102万家,同比增长超过9%;认证从业人员超过14万人,同比增长接近8.8%;注册认证人员共计9万余人,同比增长约11%;认证机构2023年度营业收入总额503亿元,同比增长约22%。
在认可领域,CNAS认可的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检验机构及审定与核查机构共计17870家,其中认证机构261家、实验室16650家、检验机构947家、审定与核查机构12家。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面向上海重点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提升企业基础研究和...2025-08-05 15:36:03
-
铝-20基态通过级联的质子-双质子发射的两步过程进行衰变。首先,基态铝-20会发射一个质子,衰变为中间态镁-19,随后镁-19基态...2025-08-05 13:33:21
-
最高1000万元补贴 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基础研究投入达到或超过1亿元/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1000万元;5000万元(含)至1亿元(不含)/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2025-08-05 09:58:56 -
为了更好的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能力,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于近日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2025-08-04 16:51:34
-
日前,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环节,现将2025年度江西省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研究项目拟立项予以公示。2025-08-04 16:26:27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5-08-04 15:51: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