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普查中的应用
2022年05月23日 09:06:34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498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AAS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光谱强度减弱的程度,可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该种方法是常用的微量和痕量元素的检测技术之一。
目前,AAS能够定量分析多达70余种元素,可广泛用于常量、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分析,也可间接分析有机物等。在土壤检测中,AAS因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RSD)高等优势,能够准确测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AAS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火焰法、氢化物法、石墨炉法,这些方法成为多个土壤检测标准的标准检测方法。如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923-2017《土壤和沉积物 总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2022年2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正式开展,AAS作为土壤检测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在土壤铜、锌、铅、镍、铬等金属检测中成为主力军。AAS具体应用如下:
铜、锌、铅、镍、铬的检测
依据为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和沉积物经酸消解后,试样中铜、锌、铅、镍和铬在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化,其基态原子分别对铜、锌、铅、镍和铬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强度在-定范围内与铜、锌、铅、镍和铬的浓度成正比。测定时按照与标准曲线的建立相同的仪器条件进行试样的测定。
AAS仪器要求如下:

总汞的检测
依据为HJ 923-2017《土壤和沉积物 总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样品导入燃烧催化炉后,经干燥、热分解及催化反应,各形态汞被还原成单质汞,单质 汞进入齐化管生成金汞齐,齐化管快速升温将金汞齐中的汞以蒸气形式释放出来,汞蒸气被 载气带入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汞蒸气对 253.7 nm 特征谱线产生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 内,吸收强度与汞的浓度成正比。
称取 0.1 g(精确到 0.0001 g)样品(6.2)于样品舟中,按照与标准曲线建立相同的仪 器条件(7.1)进行样品的测定。取样量可根据样品浓度适当调整,推荐取样量为 0.1 g~0.5 g。
AAS仪器要求如下:

铅、镉的检测
GB/T 17141-1997《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消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然后,将试液注人石墨炉中。经过预先设定的干燥、灰化、原子化等升温程序使共存基体成分蒸发除去,同时在原子化阶段的高温下铅、镉化合物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并对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在选择的最佳测定条件下,通过背景扣除,测定试液中铅、镉的吸光度。
AAS仪器要求如下: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甘肃省计量研究院就“甘肃省计量研究院2025年度进口计量检测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359.59万元。2025-08-05 10:30:00
-
市场数据丨2025H1光谱仪市场达3.23亿 高校采购占比超60%
据化工仪器网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中国政府采购网可统计到的光谱仪中标数量为1040套,中标金额为3.23亿元,平均单价为31.10万元...2025-08-04 11:08:46 -
中国科大研制出可见光波段矢量光谱分析仪 实现MHz级高精度频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骏秋团队与合作者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其具备518–541nm及766–795 nm的宽光谱覆...2025-08-04 10:25:56 -
近日,湖北省人民医院就“中药饮片质量检测系统”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05万元。2025-08-04 09:54:19
-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委托北京宏信天诚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中红外纳秒瞬态吸收光谱仪,预算171万元。2025-08-01 10:22:23
-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就“中国矿业大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120万元。2025-08-01 09:12: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