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落户四川 短期内可能会有仪器配置需求
2021年01月21日 09:00:00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598

据四川省科技厅1月29日消息,科技部正式批复新建2家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四川。分别是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建设的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设的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短期内,实验室建设的仪器需求将可能新增。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据四川省科技厅1月29日消息,科技部正式批复新建2家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四川。分别是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建设的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设的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至此,四川省获批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3家,在川国家重点实验室总量现达到16家。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摇篮,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实验室建设步入快车道,各个领域都建立起制度健全、设施完善、具有安全保障的实验室。如在病毒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以及各个高校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针对领域不同,涵盖粮食、医药、国防各个领域,专业性极强。
而根据四川省科技厅的介绍,此次建设的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聚焦的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领域。该实验室筹建工作开始于2008年,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开展建设。面向西南地区作物生产的重大需求,开展作物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作物与有害生物互作、作物环境响应与生理、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等研究,发掘作物优良基因,培育作物优良品种,以此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而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则以西南地区道地药材和大宗药材等特色中药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建设,早在2010年就被遴选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系统中药”思想为,开展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种质保存与创新、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多维评价和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转化机制与调控等研究,将提升中药资源研究的思想原创性和技术原创性,促进中药资源基础研究重大创新突破,助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中药强省创新建设。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用房应集中,并拥有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仪器设备应统一管理,保证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一方面是保障实验室仪器的完整建制,以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验需求;另一方面是保证实验室仪器的安全使用以及做到数据有条件共享,仪器有条件开放,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可以窥见,此次落户四川的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接下来的建设时间内,将有大量的仪器设备需求。除实验室常见的各类分析仪器、计量仪器、监测仪器外,垂直于粮食安全领域和制药领域的仪器设备将更不可或缺,如谷物分析仪、农药残留监测仪、药理仪器、药物监测专用仪等,相关领域仪商可注意实验室采购信息。
随着新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将有望建设成为本领域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支撑高地,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建设、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等提供重要的载体支撑。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44项2025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2025-07-30 09:47:56
-
炒菜机器人作为餐饮行业的新兴力量,既不是厨师和底层餐饮从业者的“天敌”,也并非做不出美味菜品,更不等同于预制菜。2025-07-29 15:57:26
-
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9%(附仪器清单)
2025年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9%。2025-07-29 10:34:35 -
“餐超”这一新兴业态为食品机械企业开辟了广阔市场。那些专注于研发生产高效烹饪设备、食品加工设备、保鲜冷藏设备以及清洁消毒设备的食品...2025-07-28 15:56:02
-
食品机械作为食品安全的“硬件基石”,通过冷藏保鲜、消毒杀菌、清洁加工等多维度,为夏季餐饮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2025-07-25 15:42:58
-
从上海的试点实践来看,数字标签的推广是食品行业顺应数字化浪潮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信息的深度知情需求,推动了食品企业...2025-07-24 15:52:3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