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搭乘5G“快车”土壤样品采集开启线上直播 土壤环境监测或将迎来新机遇
2020年05月26日 16:02:53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416

2020年5月2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我国现在每周大概要增加一万多个5G基站。仅在过去的四月份,5G用户就增加了700多万,累积已经超过3600万。此前的5月17日,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曾表示,我国5G商用加快推进,目前已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2020年5月2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我国现在每周大概要增加一万多个5G基站。仅在过去的四月份,5G用户就增加了700多万,累积已经超过3600万。此前的5月17日,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曾表示,我国5G商用加快推进,目前已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
当前,随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在全国多地建设5G基站的步伐加快,作为5G网络的核心设备,5G基站的建立为我们的互联网生活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移动网络全覆盖。而今年的四月底,中国移动更是携手华为,成功将5G基站建设在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上,实现了珠峰北坡登山线路及峰顶的5G信号全覆盖。至此,不管是在我国众多的大中小城市、乡村街道上,亦或是高海拔的珠峰上,人们都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比2G、3G和4G更快的5G网络。
借助于更快的5G网络,线上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众多领域都纷纷开启了新的“加速度”模式,横扫4G网络直播卡顿、视频播放流畅度和清晰度不够等问题,让“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的工业生产生活模式演绎得更加生动具体。
今年,受疫情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不便实地开展,故此,江西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江西省站)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的组织下利用5G网络开启了国家网土壤样品采集线上直播首秀。
在此次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充分利用5G网络速率高、带宽大等特性,在直播镜头前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流程,一丝不苟开展土壤样品采样工作,做到了监督检查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方便快捷??梢运?,这次线上直播土壤样品采集全流程方便了其他省市的监测站后续开展线上质量督查工作。而土壤采样作为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融入5G技术也意味着土壤环境监测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从2005年我国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可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为防治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该项计划指出:要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并建立每10年开展一次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已被纳入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当中,既重要又迫切。
针对上述《土十条》提出的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点以及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融合5G技术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的抽查效率,扩大监测范围,以便实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而且可以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提速增效,大有裨益。
眼下,2020年即将过半,不管是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还是土壤污染防治都已经进入了后的攻坚阶段,向着十三五规划目标奋力冲刺。在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收官在即之际,5G技术的发展和商用无疑为这场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注入了新动能。
资料来源参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业和信息化部、百度百科
下一篇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这些看似寻常的水果干,背后凝聚着现代化食品加工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智慧,让我们得以在不同季节都能品尝到水果的独特风味。2025-07-30 15:52:25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44项2025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2025-07-30 09:47:56
-
炒菜机器人作为餐饮行业的新兴力量,既不是厨师和底层餐饮从业者的“天敌”,也并非做不出美味菜品,更不等同于预制菜。2025-07-29 15:57:26
-
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9%(附仪器清单)
2025年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9%。2025-07-29 10:34:35 -
“餐超”这一新兴业态为食品机械企业开辟了广阔市场。那些专注于研发生产高效烹饪设备、食品加工设备、保鲜冷藏设备以及清洁消毒设备的食品...2025-07-28 15:56:02
-
食品机械作为食品安全的“硬件基石”,通过冷藏保鲜、消毒杀菌、清洁加工等多维度,为夏季餐饮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2025-07-25 15:42: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