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近红外光谱技术砥砺前行 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2019年04月29日 08:53:33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草莓青 点击量:9772

近红外光普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MIR)之间的电磁辐射波,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非可见光区。近红外光谱区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进行太阳光谱可见区红外部分能量测量中发现的。
【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近红外光普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MIR)之间的电磁辐射波,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非可见光区。近红外光谱区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进行太阳光谱可见区红外部分能量测量中发现的。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就得到了认可。发展至今,近红外光谱技术因其在分析样品时具有方便、准确和成本较低,环保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潜心发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日臻成熟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发展初期并不受重视,原因是其获得的数据可利用性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Norris研制出了近红外扫描光谱仪,这台仪器成为日后近红外光谱仪器的雏形。之后,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近红外光谱技术存在的缺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八十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价值被逐渐认知,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始大热,近红外光谱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和完善。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前景逐渐广阔。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多个领域内作为行业产品质量评定的标准技术,很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梢运?,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蒸蒸日上
近年来,我国对检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推进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凭借着良好的分析性能,在检测分析领域颇受好评。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诸如毒奶粉、毒豆芽、假羊肉等问题食品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为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的检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分析方面影响不凡。
除了早期的食品应用外,近几年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充分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应用于药物的鉴别和定性、定量的分析,它不仅具有快速、准确、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等优点,而且可以鉴定某些药物的纯度,因此在药物的定性鉴定、定量分析、质量控制及在线检测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在纺织、聚合物、药物石油化工、生化和环保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广阔的应用前景,给了近红外光谱分析行业足够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在市场上例如Dickie-John、Bran Leubbe、Technicon等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国产仪器焕发了新的生机,仪器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现阶段,降低仪器成本且保持足够的分析性能成为当今近红外仪器研制的主导方向。今后,近红外光谱将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信,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市场数据丨2025年6月光谱仪中标数据盘点 中标数量环比增长45.5%
据化工仪器网不完全统计,6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可统计到的光谱仪中标数量为320套,中标金额为7334.22万元,平均单价为22.92万...2025-07-30 15:55:33 -
预算228.3万元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采购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等设备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就“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等设备采购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28.3万元。2025-07-30 11:05:50 -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欲飞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制新型四叉指石英音叉,显著提升了激光光谱痕量气体检测性能。该设计通过增加叉指数量扩大了应力集中...2025-07-30 09:18:17
-
项目名称:齐鲁石化研究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台,项目编号:0712-254022503064,招标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招...2025-07-29 11:38:53
-
近日,吉林医药学院委托长春中晟招标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2025省级专项-3-药学A 学科平台建设采购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药学科...2025-07-29 11:34:45
-
西安工程大学发布42项仪器采购意向,计划采购圆二色光谱仪、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场发射透射电镜等仪器设备,预算8638.84万元。2025-07-29 09:45: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