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处理设备壳体采用 Q235A 钢板制作。
设备内部涂环氧树脂防腐,地埋式外部涂 防腐环氧煤沥青,漆膜厚 500um,地上式采用环氧富锌漆。
1.格栅井
设置目的:在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固定格栅,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 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ず笮ぷ魉檬褂檬倜⒔档拖低炒砉ぷ鞲汉?。
设置特点:格栅井设置为地下式钢制结构,固定格栅采用一道。
2.调节池
设置目的: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
设计特点:设计有效停留时间 8-10 小时以上。
3.调节池提升水泵
设置目的: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级处理。
设计特点:潜污泵设置二台,液位控制,水泵采用无堵塞撕裂杂物泵。
4.A級生物处理池(缺氧池)
设置目的: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弹性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 生物将进一步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生化性能,以利于后道生物拉触氧化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 O 级池回流混合液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去除硝态氮,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设计特点:设计有效停留时间 2.5-3.0 小时,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 能,同时可调节成为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该池设计为埋地式钢制结构的箱体。
5.O 级生物处理池(复合接触氧化池)
设置目的: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 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 COD 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济源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调试运行
1、系统检查完毕确认全部符合工艺要求后,则先对SBR池进行单独调试。调试分如下步骤:
(1)、*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原污水∶稀释水=1∶4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本工程原污水20m3,加入稀释水80m3。根据该污水水质情况,如配好的料液其营养可能不够,则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
B、进料运行:料配好搅拌半小时后即可直接往SBR反应器中进料,进料1小时后开始连续曝气约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1.0~1.5小时。放出上清液,约50~60m3。
D、重复上述A、B、C步骤?;涣霞湎段?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sans-serif">1天1次。
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强制驯化期基本结束。
F、注意事项: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一般正常指标为:DO=1~2mg/l,pH=6~9,SV=10~30% 。
G、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约需时5~7天。
(2)、第二阶段
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条件。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例如原污水10 m3,加入稀释水30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
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搅拌,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
C、排出上清液。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
D、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应器,两个池子交替运行。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记录排水时间,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SV=10~30%,水温:10~35℃。
E、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3)、第三阶段
可根据*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2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例如原污水20 m3,加入稀释水40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应器。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记录排水时间,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 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 ,SV=10~30%,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4)、第四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1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例如原污水10 m3,加入稀释水10 m3。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应器,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记录排水时间,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 ,SV=10~30%,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5)、第五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应器,先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记录排水时间,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pH=6~9 ,SV=10---30%,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三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