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稱:Methyl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for superior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via blocking carboxyl groups in polyamide
期刊名稱:Nature Water IF:53.13
DOI:https://doi.org/10.1038/s44221-024-00371-x
在水資源處理領域,反滲透(RO)膜技術至關重要,但膜污染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近日,天津工業大學相關課題組在《Nature Water》上發表了題為“Methyl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for superior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via blocking carboxyl groups in polyamide"的研究論文,為解決這一難題帶來了新的突破。在這項研究中,ICSPI 公司的便攜式原子力顯微鏡nGauge在膜的表面成像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
【進展概述】
反滲透(RO)膜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面臨著嚴重的污染現象,顯著縮短了膜的使用壽命,導致維護成本大幅增加。鑒于此,天津工業大學相關課題組通過在界面聚合作用期間將氣態二甲胺(DMA)分子接枝到聚酰胺(PA)上,對RO膜進行甲基化改性。改性后的RO膜水通量達3.84 lm?2h?1bar?1,NaCl截留率達99.05%,并對小分子帶電有機污染物展現出超卓的抗污染性能,超越了已報道的抗污染膜及商業膜的上限閾值。
天津工業大學相關課題組通過實驗與分子動力學模擬表明,甲基化PA與小分子帶電污染物的吸附能更低,污染物吸附密度低、堆積松散,滲透深度顯著減小,避免了PA內部孔道堵塞。本研究通過DMA氣態接枝有效阻斷羧基生成,接枝率高達38.6%,顯著提升了抗污染性能,同時保持高通量和鹽截留率。傳統抗污染改性方法受限于羧基轉化率低(<16%)或水溶液中酰氯水解問題,而氣態接枝避免了這些缺陷,反應快速高效(2分鐘內完成)。這一成果為RO膜污染機制提供了新視角,有望推動膜技術在水資源短缺問題中的廣泛應用。
【便攜式AFM】
在此次研究中,便攜式原子力顯微鏡nGauge憑借其小巧便捷、簡單易用、精準納米成像等優勢,為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研究人員可以輕松將nGauge帶到實驗現場,無論是在實驗室的不同區域,還是在與研究相關的其他場所,都能隨時進行檢測。nGauge 便攜式 AFM 的高分辨率表征能力,能夠清晰呈現 RO 膜表面的納米級形貌,對研究 RO 膜的抗污染性能至關重要。
![]() | ![]() |
ICSPI公司便攜式原子力顯微鏡(AFM),左)Redux AFM; 右)nGauge
【圖文導讀】
圖1.DMA改性RO膜的制備與表征。(a) DMA氣態接枝到新生PA上的示意圖(命名為DMA-RO),通過DMA氣體抑制酰氯基團的水解。(b-g) 未改性PA(原始,b-d)和DMA接枝PA(DMA-RO,e-g)的元素解卷積峰。(h) DMA(濃度分別為2、8、16、40 mmoll?1,對應DMA-RO-1至DMA-RO-4)與其他文獻報道材料在PA活性層上的接枝率比較。(i) 未改性及DMA-RO(DMA-RO-1至DMA-RO-3)表面PA單元中水解單元比例,DMA-RO顯示較低水解單元及羧基含量。實驗重復三次,右側點圖顯示獨立數據,柱狀圖右側為均值±標準差(帶誤差條)。BMEA:雙(2-甲氧乙基)胺;TAEA:三(2-氨乙基)胺;PEI:聚乙烯亞胺;PAA:聚丙烯酸;PVA-Arg:聚乙烯醇-精氨酸。
圖2. 膜表面形貌、表面性質與分離性能表征。(a) 未改性PA和DMA接枝RO膜(DMA-RO-2)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利用便攜式芯片原子力顯微鏡nGauge的AFM圖像。DMA接枝PA(DMA-RO-2)表面比未改性PA更平滑。(b-d) 未改性膜與DMA接枝RO膜(DMA-RO-2)的表面性質,包括zeta電位(b)、水接觸角與表面能(c)及分離性能(d)。(e) 膜分離性能隨DMA氣體濃度變化的趨勢。DMA接枝RO膜(DMA-PA-2)比未改性膜具有更少的負電荷和更親水表面。水通量和鹽截留率在15 bar液壓下以2000 ppm NaCl溶液為進料測試。
圖3.未改性與DMA改性RO膜的抗污染性能。(a,b)以SDS(a)和DTAB(b)作為帶負電或正電的小分子模型污染物。污染測試分三階段:(1) 以2000 ppm NaCl溶液測基線水通量;(2) 記錄含200 ppm模型污染物和2000 ppm NaCl溶液的通量;(3) 用去離子水沖洗10分鐘3次后,以2000 mg l?1 NaCl溶液評估通量恢復。所有膜的FDR和FRR從(a,b)曲線獲得。(c,d) 多周期污染-清洗測試中RO膜的1?FDRs和FRRs(見補充圖9),分別使用SDS(c)和DTAB(d)作為模型污染物。(e,f) 文獻及本研究中RO膜的選擇性與整體抗污染性能的權衡。x軸為水通量A與NaCl滲透率比(1?Rj),y軸為SDS和DTAB污染時通量維持比總和(1?FDR)(e)及通量恢復比總和(f)。紫色陰影表示低于上限(紅線)的性能范圍。
圖4.分子動力學模擬DTAB在DMA接枝PA和未改性PA上的吸附。(a-d) DTAB在DMA接枝PA和未改性PA上的分布,分別以俯視圖(a,b)和側視圖(c,d)。俯視圖中PA的羧基為藍色點,DTAB頭部為粉色球,尾部為綠色球。Box-X、Box-Y和Box-Z分別表示模擬盒在x、y、z軸上的長度。(e) DTAB在DMA接枝PA和未改性PA上的吸附深度及吸附分子數圖。(f) DTAB與PA之間的吸附能計算,包括LJ能和Coul能。DTAB在DMA接枝PA內的滲透深度遠小于未改性PA。
【結論】
綜上所述,天津工業大學課題組通過氣態二甲胺(DMA)接枝聚酰胺(PA),實現甲基化改性,改性膜水通量高,NaCl截留率高,抗污染性能表現優異。RO膜的甲基化已被證明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策略,可以提高RO膜對各種帶電污垢的抗污染性,同時論文中還揭示污染機制,為廢水處理提供解決方案,助力水資源短缺問題,展示出實際應用的巨大潛力。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